壬申属什么生肖?

梅月谈梅月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干支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时间体系。把干支为每一个节气确定一个地支作为坐标,以冬至为起点,每经过15天就为一个节点,以此划分时间点,全年共有360个节点。 古人发现,太阳周年运动轨迹有一明显转折点,即夏至(冬至),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

此后太阳逐步向南移动,当太阳移动到“子”时,即为小寒,冬至小寒加起来总共45天,然后大寒立春又过去了45天,雨水惊蛰又过去45天……如此周而复始。 而六十甲子中,每个字都对应着一年的节气。因此只要记住每年的起始时间(立春节气),就可以通过干支来推算具体的日子了。

而公历与农历不同,它是按地球公转轨迹确定的,每年2月4日左右为立春,然而此时太阳很可能还在原处。由于地球公转速度时有变化,所以每次立春日子也可能不同。

而传统干支纪年中,每两个月为一个节令,如立春小雪、大雪冬至等等。每个节令相隔29天或30天,这样一年算下来,正好是360天,和阳历年相差11天左右。为了填补这个差距,采用“闰月”的方法。

而每个闰月的日期,都是由二十四节气中的“中气”决定的。比如今年正月初四(2月4日)是小寒,而到三月二日(3月2日)才进入惊蛰,那么初五就是元宵节,而到了二月十二日(2月12日)才出正月,也就是今年的正月十五。

按照上述方法,我们可以得出壬申年的第一个立春是2月4日,而下一个立春是3月5日,之间间隔31个工作日,由此可以确定,壬申年包含有两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应当有13个闰月。 但实际上比这多出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这是因为在公历中2月份只有28或者29天。为此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两个清明(公历4月5日和6日);两个谷雨(公历4月20日和21日);以及两个立夏(公历5月5日和6日)。

对于这种情况,传统的办法是“调余数”,即把多余的节气和中气放到闰月中去。而新闰月则必须遵循“逢六不用”的原则。因为农历每个月都有“朔望”,而每隔十六天就有一个闰月,新闰月中新的“朔望”和旧闰月的“朔望”重合,所以不能使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来标记这一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