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字五行属什么?

滑志刚滑志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詩,賦也”。段玉裁注:“古赋字惟詩与賦別,今則通作赋”。可知先秦時「詩」就是「賦」的意思。 《爾雅·釋詁》:“詩,志也”。郭璞注:“謂所作為之歌吟者也”。李爾林《五經正義》:“此言詩者,所誌之意也”。可見西漢時的「詩」字還是「賦」的意思。但這裡的「詩」字已经帶有文學創作的含義了。 東漢的鄭玄在注《禮記》時提到過「詩」字的這個含義(見《禮記·檀弓下》鄭玄注),但並非特指文章,而是指一切有音律的文字作品,包括詩、歌、樂府、辭、賦等等。

南北朝時劉勰在《文心雕龍·明詩》中首次用「詩」代指所有的文學作品(除了史傳):“詩乃眾文之冠”。到了唐代,「詩」字就成了文學作品的代稱,沒有人再去爭究它的五行屬性了--既然它已無所不包。 今天我們所用的“詩”字,其五行属性的說法就來自於清代的《佩文齋書畫題跋》:

詩即文字之作,始於《離騷》,至宋元以來,始分平仄。平聲属木,陽聲属金,陰聲屬水。作詩用字,必依五音之類,而後為合拍。如作平聲則用平聲字,作上聲則用去声字,作入聲則用上聲字,作陰聲則用陽聲字,作陽聲則用陰聲字。凡作韻文,須用平聲字,而以餘三聲字作調停之用;若止以一聲斷句,則成強弱不調之象矣。 至於“五音之類”,就是今天人所熟知的“平上去入”四聲和“陰陽上去入”六聲,以及“清濁”二音,共為八音。 然而,在唐代時,詩文创作中的用字還是有特定的規矩的,那就是必須用平聲字(除尾字外的句末助詞可以不限),且不能出現在大韻中。《唐才子傳》卷一:

雖一句之中,或以去升入,或雜用下字,然平聲總居其七。唐人作詩,惟取声音諧和,不依字面形跡。又忌大韻收聲,小韻盡氣。所以用意精深,制調謹嚴,自然渾厚,天趣獨絕。

弘雪轩弘雪轩优质答主

詩字在汉语中指的是诗歌的意思,并不是一个汉字。所以它不属于五行中的任何一种。五行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这可能是因为我上面的表述引起疑惑,我应该说是五行的其中一行,也就是“文”。这样就知道了,诗歌不属于五行中的任何一个。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