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文字属五行什么?

井溪井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有点久远了,不过没关系,昨天刚好在讨论这个字,所以来回答一下。 复从字形上看,下面是一个“邑”,上面部分像两只手交叉的样子; 从字音上看,上古音部属遇母,现代拼音是fù; 从字义上看,古文字结构中,上下的两笔表示地下的泉水(或地下水)升起的路线,中间的一竖则表示由于地下泉水升起而产生的雾气,所以本义的复,指的是地面的水蒸气重新回到地面(即雨过天晴)的现象! 这个字在甲骨文里的写法如下所示 其中上面的两个象形符号,表示的就是两道雨水(注:我怀疑这里的第二笔,一开始可能并不是一笔,而是两个短横,因为如果是一笔的话,那就成了“井”字了——这个字后来变成“雨”字了),而中间一竖则是由地面向上冒的蒸汽。

金文中,这一竖变成了一个短竖。 小篆将中间一竖的两端写成对称的符号,并且和两个“雨字头”连接成了一个整体。 隶书、楷书继续继承了这种写法。 而繁体字则是在小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两端的符号进行加粗,并且变为“口”型,这样一来就和“雨”字最后的笔划完全混同了…… 所以这个字的本义也就被埋没了…… 关于这个字的本义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它来自于“復(復)”这个词,意思是指把脱落的毛发(如胡子)再种植到脸上。 对此我的看法是,“復”和“復”之间本来就有差别吗? “復”指的是雨过天晴的现象;那么“復”就是下雨了,下过雨之后太阳出来了。用现代语汇描述这两个现象用词应该是“降雨”“降下雨水”和“雨后阳光普照”吧 ? 因此我认为这个字最可能的本义是后一种说法,指种植胡须的意思。这也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这个字右边的偏旁是“示”,因为古代帝王和大臣们都有刮去胡须或者剃掉胡须的习惯,比如春秋时鲁昭公因为打败宋国,觉得脸上有汗毛很不雅观,就把胡子剃掉了,当时就被称为“宣伯毁冠毁容而耕”(见《春秋·昭公二十六年》);而夏桀因为犯了罪,“为圜室以囚之,凿地而居其中,名曰“冷宫””,据说就是把他的长得很长的须发给剃掉了(见《吕氏春秋·严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