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的五行是什么?

韩辰皓韩辰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琴,木也。——《说文》 琴者,禁也。——《释名·释乐》 琴,曲眉也。——《玉篇》 朱弦三叠,无复知音。——《礼记·檀弓》 郑玄注:“琴,今俗谓之瑟。”

古琴,为琴科中最古老的琴类,相传由伏羲所作,是汉族传统弹拨乐器,又称为“丝桐”、“碧梧”、“古琴台”等。它音色深沉细腻、余音悠远,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琴的构造大致可分为:面板(也称“琴面”)、底板(也称“琴底”或“岳山”)、琴颈(也称“额”)、琴肩(也称“承露盘”)、琴尾(也称“雁足”)、琴腹、琴膝、琴足等部分。 琴头、琴尾、琴肩等处均雕刻有花纹图案,古朴雅致;面板中间凸起,称“琴脊”,表面有十二条弦槽,俗称“琴纹”;底板上有一长方形开口,用于安装弦绳。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120厘米),宽约一尺六寸(45厘米),厚约二寸(6厘米)。现在所用的琴,面板和底板多用杉木制成,其他部位则多用红木、黄杨、沉香等质地坚硬、色泽古雅的木材。

琴由五根弦改为七根弦后,音域增加了近一倍,演奏技巧也更为丰富,唐、宋以后,琴逐渐发展到今天的情况,除了一些专门机构如音乐学院设有古琴专业外,许多业余爱好者也开始学习弹奏。 在唐代,琴不仅流行于贵族间,而且也深入到了民间,文人雅士喜爱并擅长弹琴。白居易在诗中写有“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小胡笳引,再作鹧鸪声……”杜甫也有“新添水调歌头,欲傍蓝桥驿树多”……描写当时人们弹琴的情景。宋代时,琴仍在民间流传,不过这时主要是在文人群体中盛行,且多与诗词书画联系在一起。

唐宋以来,琴一直在文人世界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元代以后,随着文学领域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走向,琴的地位开始慢慢下降,到了现代社会几乎被遗忘。但幸运的是,它在民间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 现在学习琴的人很多,但是很多人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并没有掌握其真正内涵,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琴不仅是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汉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值得每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人去学习与传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