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不是鼓励出口?
首先,中国并不存在鼓励出口的情况 因为无论企业还是个人,从事外贸业务都是有风险的。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只想让外贸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我们才会出台一系列的外贸政策。
举个例子:比如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就开始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一开始是10%后来加到了25%,虽然最后达成协议不再加征关税,但是贸易战确实对中美两国的外贸业务都产生了影响。 中国作为全球工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受到的冲击自然要比美国小一些,但是仍然有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承受不了成本上涨的压力而倒闭。 而美国家庭消费占GDP的比例高达70%,而且政府的财政支出也是用于兜底社保、补贴民众生活开支,所以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实是对民众的消费行为进行干预,损害的是美国的平民阶层。 所以你看这次疫情之后美联储无底线量化宽松,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那么为什不搞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呢?就是因为如果再次加征关税的话,势必造成通货膨胀压力增加,民生困难增多,美国经济恢复难度加大。所以啊,中美两国政府都在尽一切努力维持着本国外贸业务的正常开展。
当然,为了稳定外贸行业的信心,今年我国相关部门确实颁布了很多利好政策。比如降低进出口企业的税收负担。疫情期间很多外贸企业都是无利甚至亏本的,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取消了进口商品的通关费用,同时降低了出口商品的增值税和海关税,用以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另外在国家层面,我们也在积极地开拓国际市场。因为中国的市场毕竟就那么大,尤其是疫情之后,国内的消费品制造业产能已经充分释放,所以要想支持外贸行业的增长就必须得开发海外市场。
据相关报道,今年前4个月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增长了38.6%,防疫物资的出口更是大幅提高了1400多倍!所以说中国的确是在扩大出口,但是这仅仅局限于防疫物资产能的扩大,以及部分紧缺产品的增产。对于一般性消费品我们是不会大力支持的。
有人说,中国政府鼓励出口。这种说法值得怀疑。
外贸制成了一个产业,并不能说政府鼓励对外贸易,比如在中国国内,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构成了国民经济的全部,这并不能说明政府鼓励什么,而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任何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会最终形成这种状况,政府不能阻止经济发展形成的客观事实。
对外贸易对任何走国际化道路的国家来说,都是本国经济的一部分,不鼓励对外贸易是自取灭亡。对外贸易就是外贸企业、运输企业、造船企业、银行、电信、港口、机场、公路等产业部门综合形成的。一个国家鼓励对外贸易,同鼓励粮食生产一样都是鼓励其经济。就像中国不能不鼓励粮食生产,也不能不鼓励对外贸易。
中国政府鼓励出口,也是怀疑。中国自加入WTO以来,政府在外贸政策上始终执行进出口均衡发展政策。
为了平衡国际收支,除了从管理上采取加强监测手段外,从财税上采取了一系列加强进口的政策措施。比如,将部分货物的出口退税率降低2-5个百分点,将部分国内暂不需要的资源型产品和具有排他性的涉及国家战略安全的敏感型产品列入进口配额管理商品,降低并最终消除各类进口关税。
中国中央政府在2005年7月和2006年10月进一步对能源和原材料类商品、基础机械设备和高科技设备的进口税率进行了5个、7个百分点的下调。中国政府采取上述措施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抑制过快增长的贸易顺差。
出口退税政策,是任何一个国家为了鼓励对外贸易所采取的与货物原产地和来源地无关的普遍性的政策措施。发达国家的中央财政承担全部的出口退税,中国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自承担50%。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出口退税都是财政支出的重要项目,如果政府财政吃紧,出口退税政策不仅不能增加,反而还会削减。
中国政府在2003年和2005年调整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尽管中央财政有能力承担全部的出口退税,但中国政府不得不分两次将部分货物的出口退税率降低了2-5个百分点,目的是解决贸易顺差过快增长和外贸大起大落的问题。
总之,中国政府的外贸政策是坚持进出口均衡发展的政策,不存在所谓的鼓励出口、进口政策,也不存在外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