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火和什么相克?

侯晋东侯晋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学说是我国的中医理论,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人是整体概念的,疾病也是整体概念的;分析人体的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时,人不能分割成五部分,否则就会失去其理论指导意义。 从中医的角度看,人就是在一个大的生命系统里存在着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各个器官的整体。 研究人体五脏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就要把五脏看作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来分析。

在五脏这个有机体中,肝主疏泄而脾主运化,二者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运送;心中之火由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提供燃料,又通过肺的吸收,向下布散到全身,发挥滋养作用;肾中的精气又是滋养肝脏的重要物质,因此心、脾、肝三脏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称为“土(脾)火(心)木(肝)”的结构。

在人体这个有机整体中,还有金(肺)、水(肾)、火(心)、土(脾)、木(肝)五个元素。这五个元素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机体功能的实现。所以中医在分析五行生克关系时是把五行分成两部分的,即木火土金水(现在把地支按阴阳分成两部分,每半阴或阳组,再分五行,则更复杂了)。

根据五行相生的规律,当其中一支出现问题,其他四支是会出现问题的。但是并不是出现问题的程度一样。一般来说,生我者,我生而者,谓之有情;我克者,克我者,谓无情。有情的五行关系问题一般不大,即使有问题,也不会很厉害。无情的五行关系就很容易出问题,而且问题往往比较严重。 所以,从中医角度来看,火克金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金克木,木生火,这是正常的五行相生相克顺序。但木不生湿泥(土),而是先土生金,金又生水,水生木。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那么为什么又说火克金是有情呢?

中医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一个量的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事物本身就容易出问题。例如我们日常吃的米饭,如果在饥饿的时候吃一大盆,没有问题,如果已经吃得饱饱的了,再多吃一碗,就有可能消化不良,甚至胀气。这就是量过了头引起的功能失调。 所以,五行之间关系的处理也是有量的考虑的。过犹不及,都是不好的。

柯泓宁柯泓宁优质答主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是古人对天地万物概括的五类元素。即天下万物虽千差万别,其属性不外乎有木、火、土、金、水五类五行相克,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火→土→金→水→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土→水→火→金→木。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不能孤立地存在,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变化之中。

五行是一个相生相克的定式,没有生则不足,没有克则太过,只有彼此协调,才能达到五行的和谐与统一。木太过则克土,土不足则畏木,木能疏土,木能涵水(水能养木,木旺则水充),木旺能侮金。

木:具有阳气,主于条达,有枝繁叶茂之象,主发生、疏泄而升发,在液为汗。有疏通、升发、条达、舒畅的特性。指肝胆,与春气相通应,与筋、目、爪相应。木能疏土。

火:具有阳气,主于温热,有炎上火焰之象,主温通、升腾而条达向上,在液为唾。有外向、条达、急躁、烦扰的特性。指心、小肠、三焦与神,与夏气相应。火旺能泄水。

土:具有阴气,主于生长,有承载敦厚之象,主升为化、培育而厚载承纳,在液为涎。有生长、承载、受纳的特性。指脾胃,与长夏相应,与口、腹相应。

金:具有阴气,主于肃杀,有沉降清洁之象,主肃降清切而收敛下降,在液为涎。有沉降、肃杀、收敛、清洁的特性。指肺、大肠与魄,与秋气相应,与皮、毛相应。

水:具有阴气,主于寒冷,有寒润滋养之象,主润下、滋养而寒凉沉滞,在液为尿。有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的特性。指肾与膀胱与精与志,与冬气相通应,与发、齿、耳相应。水旺则能涵木(水能生木,木枯则水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