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字五行属于甚么?
山(山)shān 简体笔画:3 康熙字典笔画:3 汉字结构:单一【字形】山,象形文字,是“山”的本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字形像山峰突起的样子;或从“三”从“川”,表示山上有一条河流。 “山”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自商代甲骨文,至西周金文作“�”,秦篆作“山”,隶书之后,字形无大变化。
《说文》解作“出云气也。象形。”徐铉校订《说文》时,对“山”的字形作了调整,并指出:“今字‘山’旁作‘㚏’者非。”现代学者认为“㚏”为误饰,“山”的字形当随古文而作“山”。 “山”字的造字理念与“川”、“岑”等字一样,是象形字,表意。《说文》解“川”曰:“山川也。象形。”又解“岑”曰:“山而高,有木,日岑树。”可见在许慎时代,汉字六书之“象形”一书的字义解释中,“山”字的构形原理是与“川”、“岑”一样的。我推测“山”的构形可能也是取形于一座小山的轮廓线。
《说文》解“山”曰:“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段玉裁注:“山,积也。……山,出云气者也。会意。”可见“山”的字典释义与“川”同,均表示自然景象。
“山”的字义虽然丰富,但其最基本的意思还是表示自然景象的山丘。《诗经·周南·桃夭》:“窈窕淑女,灼灼其华。”朱熹《集注》:“窈窕,幽闲也。灼灼,鲜明貌。”“山”字引申指高山、险峻的山,如《古诗十首》之五:“千山空复雪,万水夜犹寒。”
古人以“山”喻品德高尚的人,如《论语·泰伯》:“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唐太宗李世民《帝京篇十韵》:“钟鼎崇宏殿,山高耸翠微。”这里“山”指人的品格。又以“山”喻书信,如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载:“唐人所作《忆江南》词。调虽平易,而有绵邈萧散之音。‘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盖言行人之匆匆,不待好语而遽行也。‘千山万水离愁苦,片月孤云长叹吁。’‘暮雨潇潇郎不归,流水高山曾不间。’言别后之凄断,惟有水山堪托意。皆言情之深,能令人感寤。余尝谓唐人好诗,至真味远,多类此也。后人作《忆江南》,但以景物形容,不复道人意中耳。” “山”还指民间宗教祭祀中的山神——主管山林的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