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是属什么五行?
农历乙丑年,乙属木、丑属于土,木克土所以1993年是土命。 这个结论不对! 正确的推算过程如下: 1993年的干支纪年为“癸酉”,这个干支纪年对应的公元年份是1993年。
查万年历可知 农历癸酉年(鸡年)的公历区间为1993年2月4日至1994年1月25日; 这一年立春的时间是1993年2月4日9时47分,因此这一天的干支是壬申。
农历正月(申月)的干支纪月是根据阳历年份直接推算出来的——即正月甲寅月的天干为甲乙,地支为子丑…… 正月乙卯日的干支为丙辰。
因为每年的第一天都是朔日(初一),而朔日在农历的每一个月份中只有可能出现在月初。根据“初一正月阳盛阴衰”的原则可以确定,正月中只有初八和十六的阴阳属性可以和上一个月的最后一天持平或相反。 由此可得出正月其它各日的干支。
二月庚辰,三月辛巳,四月壬午,五月癸未,六月甲申,七月乙酉,八月丙戌,九月丁亥,十月戊子,十一月己丑,十二月庚寅。 1993年整个一年的干支纪年就组成了“癸酉”“甲子”“乙丑”……这样的一个循环。 又因流年干支与出生日期之“天比地应”的关系,推算个人生日天干需以流年干支为基石,通过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八字= 生日数+流年年末天数 举个例子:
如某人生于农历甲寅年腊月廿九,查万有日历可知该年冬至的时间是12月22日0时18分,冬至所在的农历月份正是十一月,此时干支纪月为庚子。 按照上述公式推算其生日前的天干为癸。同理,推算其后一天即生日的干支则为甲寅。这样,该生的生辰就由四部分组成: 癸卯、甲子、乙丑、丙寅,也就是所谓的阳历1月26日。
中国古人的宇宙观。天圆地方。地是根据八卦的先天图演化而来。
八卦的基本单位是阴阳爻,用阴爻和阳爻两个基本符号的相互变化和组合表示自然界相互关系的八种物象,象征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所以称八卦),并认为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功能和性质都可以用阴阳的相互运动来解释。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和自然现象,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卦象的变化来表现。其组合方式由简至繁,构成八卦图。八卦相重,为六十四卦。卦象及卦形的变化代表宇宙运动与变化。“易”者变化也。
八卦与五行结合。在八卦中:乾卦、兑卦、离卦、震卦、巽卦、坎卦、艮卦和坤卦分别代表天、泽、火、雷、风、水、山、地,并且把五行的属性(金,木,水,火,土)附加在八卦之上。从五行的角度出发,赋予了八卦的特性。
古代的五行说把五行的功能来源归于阴阳:“五行者,阴阳之化也。”“两仪生四象,四象生五行。”金和水从阴,木和火从阳,土为阴阳之合。五行的运化,由火开始,木受火温,火生土,土实金,金藏水。如果反过来,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相生是促进,相克是控制,保持五行生成制约的平衡关系是五行的正常运转,五行“比相并行”(《尚书·洪范》),事物在有序的过程中获得和谐的稳定。
五行相生相克。如果五行生发制约失衡,“一行胜”,“一行忧”,另一行遭殃。如木克土,如果木太过而土不足,木就会过度制约土(侮),造成木土皆病。相反,如果木不足而土太过,土也会过度制约木(反侮),同样导致木土皆病。
1993年在古人看来其属性可以依据五行来解释:“天道所以贵时者,谓其动必以时也。时者,春夏秋冬;春夏生长,秋冬杀藏也……时之义大矣哉!有国者不师时而欲大业成功,诚由难矣。时之为上,天之命也,可不慎哉!慎之以道,必师时而动。”(《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