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在五行属什么?
《周易·说卦传》载:“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时养也”;《中庸》亦有言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古贤圣人早就指出,天地之大德曰生,而人伦之大者莫过於教化生育,故教育之本在养生,教育之要在育心。 那么什么是生、什么是养呢?《易经》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又说:“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可见自然界任何事物都是通过相互感应才产生联系的。
这种感应不是偶然的碰巧,而是必然的联系。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是互感共生的。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必须顺应自然之道而行。所以中国古代的教育无不将教化与生育视为一体来进行培养。 “教”在甲骨文中写作“教”,上面是个“巾”字头,下面是一个倒写的“子”字(或写成一竖)。整个字的形状像是一顶帽子倒扣在孩子的头顶上。这个“巾”是名词用作动词,表示用布帛之类的东西包住孩子头部的动作和意思。而“子”就是孩子的意思了。所以“教”的原义是教孩子戴上帽子。为什么要戴帽子呢?因为古人认为人的头部是不能随意裸露在外面的,这样会损伤人体阳气。于是古人就把教人戴帽子的行为与道德观念联系起来加以倡导。这就是教育的本义吧! 在上古时期,人们认为帽子不仅仅只是用来御寒挡风的用具,它更是具有神秘的力量和精神象征——它可以保护人的头部不受伤害,可以使人看起来更有精神气质,还可以给人增添威仪和魅力等。因此古人把教育孩子戴帽子看成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逐渐变得开放起来,再加上一些别的因素的影响,传统的道德教育慢慢淡出了大众的视野。但是帽子作为古代重要的服饰配件之一,它的文化意义并没有消失殆尽。相反,它还被赋予了更多的新内涵和价值。比如有的帽子被当作礼仪用品使用;还有的则被当成了装饰品佩戴在身上;更有甚者还将帽子制作成各类工艺品供人欣赏和收藏....总之,如今我们看到的帽子已经不再仅仅只是一种保暖用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