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有五行么?

束俊芝束俊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姓”与「氏」不同,二者是同一时期、同一来源的称谓之异。 2.《通志·氏族略》云:「三代以下,姓氏之别,昭然可考矣。姓之所出,盖出女氏;氏所以示族所出,同姓则氏同矣。」

3.周代贵族有姓,有氏,还有名(字)。所谓「姓」,源于母系社会,是女子的生殖器符号象征,用于标志家族的起源,如姬、姚、姒等。周代男子称氏不称姓,只有女子才称为姓,但自春秋后期开始,这种惯例被打破,男子也开始以姓为氏了。到了汉代,姓氏逐渐合一,都以姓为基础,再加一「邑」或一「旁」来表示自己的家族所在地或支派,例如孔子的十五世孙孔鲋因居孔里,故为孔氏;陈胜起兵后,项梁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改姓为熊,号楚怀王。这就是所谓的「氏」。

4.古代的「名」,是婴儿在出世后三个月由父亲所取,一般是以出生时的景象或者父母的希望来命名。例如晋悼公的名字叫做杰,就是因为他在出生后不久正巧遇上打雷下雨,所以得此名字;而晋成公的名字又吉,则是源自一个吉兆——其母亲在怀孕时曾梦见自己站立在一个大殿中央,上面还有两个大字写着「成」、「武」呢!

5.古人重名,为了避免同名,人们会在原「名」之外再取一个「字」作为表字,一般是根据本人的志向或喜好来取名。因此,「字」的含义往往和「名」有关联性,通常都是「某之名某某」的意思,比如司马迁的字子长,就是因其父认为他是「继迁」而来的缘故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古人的名、字之间的关系大多是相对固定的,一般都是相连相配的意思,很少有相反相对的例子,像苏轼就不止一次地被人拿这件事嘲笑过啦^^

6.由于上古时代的人们并不习惯直呼他人的姓名,于是就有了「尊称姓名」「隐讳姓名」以及「表字称呼」三种方法。其中「表字称呼」最为常见于上层阶级之中。当人们初次相遇的时候,一般都会先询问对方的「表字」来互相问候致意,以示尊敬之意;而当两人成为朋友以后,则可以省略此礼节,直接叫「名」即可。

7.从秦朝开始,中国实行的是「郡县制」制度,人们按照居住地和所属管辖区域来划分出自己的「乡」「亭」甚至「闾里」等等单位组织,同时也会获得相应的「乡闾编号」作为官方承认的证明文件之一-----这些编号中带有「邑」字的,便成了后世「姓」的来源源头;而带有「旁」字的,就成了「氏」的由来所在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