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进小麦多少年?

万惠霖万惠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国引进的小麦品种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70年代未期的常规品种引种改良阶段;第二阶段是80年代后的杂交小麦育种阶段;第三个阶段就是现在的大容量外源DNA导入的跨基因设计育种阶段。 所谓杂交小麦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将不同来源的优良DNA片段通过染色体工程重组到普通小麦的染色体上去,从而形成遗传改良的新品种。这种利用外来物种优质基因制造“超级”新物种的技术被称为转基因技术,经过杂交小麦育种获得的品种称之为转基因小麦。

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人员在继续推进常规育种的同时,已经开始实施大规模的转基因计划。在13.5亿亩耕地中,有4个亿亩良田正在实施转基因种子计划,到2009年,这一数字预计将扩大到6亿亩,相当于全国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强。 随着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转基因作物在国外的推广,我国的转基因小麦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自主培育了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强筋和小麦品种,并建立了相应的中试生产线。

这些成果的取得对我国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最早用于科研实验的转基因作物是棉花,进入80年代后,转基因技术在育种领域得到应用。1989年,我国用转基因技术获得了蛋白质含量更高的抗虫棉新品种。此后,科学家又先后实现了把 Bt毒蛋白基因转移到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中,使这些作物获得抗虫特性。

近年来,国家启动了转基因重大专项,对转基因研究及产业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目前,生物技术企业已经培育出了含Bt基因抗虫棉、抗除草剂耐除草剂作物、抗病毒作物以及含有植物生长发育调节剂的作物,并逐步投放市场。 在北京种业博览会上,一家种业公司的展台上,一种粒大饱满、形状独特的小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种被称为“优种一号”的小麦,是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第 一代杂交小麦。公司负责人王谦告诉记者,他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首次将两个外来基因引入小麦,使得“优种一号”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富含可溶性糖,口感好,适合加工馒头、面条、水饺等食品。

危美雨危美雨优质答主

小麦在我国有七千年的高产栽培历史,但是最初的栽培种并非是今天人们所见的普通小麦。七千年前的先民栽培的是一个二倍体的山羊麦。山羊麦在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一些新石器遗址中都有发现,后来逐渐消失。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它不是独立进化来的植株,而是后来的六倍体普通小麦退化后代。真正重要的栽培祖先是大约5000年前从西亚传入中国的二倍体的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和四倍体的节节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在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县磁山都有发现,节节麦在西藏曲松县曲贡有发现,这两种祖先是二倍体染色体组的提供者,经过异源多倍化过程形成了今天所见到的普通小麦。

小麦的起源,是农业起源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达尔文就有关于小麦起源问题的探讨。前苏联的瓦维洛夫根据他对世界各地的麦类资源考察研究后提出了“多中心起源学说”,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小麦起源于西亚和西南亚地区,但不同的属种有不同的起源中心。一粒小麦的起源中心在地中海东部至土耳其一带;二粒小麦的起源中心则在高加索、土耳其至伊拉克、伊朗一带; club wheat的起源中心在克什米尔地区。普通小麦可能有两个起源中心,即土耳其至伊拉克和中亚的河中地区。我国引种栽培小麦很早。七千年前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中曾发现过小麦粒,但为数很少,可能为野生种。距今4500年左右的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中,曾发现过小麦粒和面制品,经鉴定为二粒小麦,可能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从西亚传入的。在我国黄河中游的陕西、甘肃地区,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始有种植。河北武安县的磁山文化距今7600-7400年,遗址中出土了10多万斤保存完好的粟和50多斤小麦粒。这些小麦经鉴定为原始栽培一粒小麦,籽粒小、皮厚、角质硬,为人工栽培的小麦。是我国境内考古发现年代最早、出土数量最多的炭化小麦颗粒。小麦在磁山文化时期的栽培,为研究我国北方旱作农业来源和原始小麦东传路线提供了重要资料,否定了“小麦来自西亚”的传统说法。经考古学家研究证明,小麦比粟的传入我国要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在殷墟(公元前1300-公元前1050)遗址中,也发现了小麦粒。在距今4000-3500年的新疆库车牙高Ⅱ号墓地里曾发现过面条和饼状面点。我国栽培普通小麦较晚,直到民国期间,二粒小麦在新疆和甘肃一些地区还有种植。现在已近绝迹。普通小麦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仍占主要地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