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肖是什么生肖是什么?
首先纠正一个错误,1906年属丙午马年,而不是丁未羊年(下一轮庚申猴年开始于2016年)!所以不存在“六冲”“六害”的问题。 接下来回答问题,古代纪年法中,干支记年是最常用的,如《兰亭序》中“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就是指公元353年;《琵琶行》中“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元和十年是指公元815年等。
古书中有“太岁在甲寅,日在丁卯……”的记载,其实这里的“太岁”指的就是“辛丑”。因为古人把“甲子”作为计年的起始点,60年为一周期,周而复始;每逢甲子之年,这一年就叫做“太岁在甲子”或者“甲子年”。而每个周期又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即:上甲子、乙巳……;下甲子、丙午……“冬至”是每年的第一个甲子日,从此时开始进入下甲子计时,周而复始。
这种计算方法与公历每年365天,每4年有一个闰年,加起来总共是366天的算法不同,是一种传统的阴阳合历的计算方法。我国古代的农历就是基于这种方法制定的,现在我国香港等地使用的农历即是这种计算的体现。 “庚子”为何叫“庚子”呢?这里存在一个误解。不是按天干地支来计算年份的,而是古人把每一天都分为“子时”“丑时”……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子”“丑”“寅”“卯”……分别对应着今天的23时至次日1时,1时至3时……11时至下午1时。
每个小时又分上、下两块,共二十四块。每一块又包含有十个刻度,每一个刻度相当今之15分钟。这样一天的时间就被划分成了24×10=240个刻度。而“庚子”就是指这2400个刻度中的第729刻至第739刻。这种计算时间的办法与现行公法的计时办法基本相同。因此古人说“子时得令”“午时运极”等等。这就是所谓的“子午流注”。
根据上述两种方法推算,公元2020年为农历庚子年。 最后说明一种观点,传统中国是以皇帝年号纪年,同时辅以干支、属相等方法。民国时期开始采用公历纪年,并将每年的元旦定在阳历的新年第一天。新中国成立后,沿用公历纪年,并将公历新年正式命名为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