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几代企业家?
这个说法不太准确,我认为划分企业家的时代特征更应该看社会和经济环境。 但如果硬要用“代”来划分的话,我会这样划分:
第一代(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
这一代人基本上都没有系统的经济、金融方面的学习经历,也没有接受过相关的训练,但他们有着强烈的改变命运的热情和激情,所以这代人创造了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济的大部分奇迹。最典型的代表是荣毅仁、霍英东等等。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是白手起家的,没有依靠父辈的背景,而且自身在改革开发前没有多少资产。他们身上体现的是中国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深深影响了改革开放后的年轻一代。
第二代(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们)
这代人的特点就是接受了完整的经济学的训练,很多还有过海外留学的经历,这让他们在思维方式上更加开放,并且对市场经济有了深刻的理解,因而能够更好地把握住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机遇。
这代人中的典型代表是柳传志、鲁冠球、张五常等等。 如果再细划一下的话,我觉得第一代之中还有两个特殊的群体:
第一批是1978年前加入共产党的企业家群体,他们是改革开发的先锋,是最早享受改革的红利的一群人,典型如王光英、袁庚等;
第二批是1978年后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国企工作,最后通过调动进入外企或民营企业的那批人,他们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抓住了最后的机遇,改变了命运,典型的人有牛根生、徐明等。
中国企业家,目前来看有四代:
第一代企业家,以“三汽一宝”(汽车、石化、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电子、铁路等国有重工业和军工企业及其它国有企业)老总为代表。这批中国老一代的民族精英,他们为中国民族工业的起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们中很多人已经因年龄原因而退居二线或者退休了,他们中的少数人还在一些大型国有工业企业中继续发挥着余热。他们在企业治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需要被好好总结。
第二代企业家,以张朝阳、丁磊、李彦宏、马化腾等互联网企业CEO为代表。这些第二代企业家,在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中国开始普及的时候崭露头角,“敢为天下先”。他们与第一代企业家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致力于“造火车”。
第三代企业家,以李彦宏、丁磊为代表。这批企业家有三个特征:一是对网络平台的熟悉,他们中的很多人是高学历人才,有很多人有留洋的教育背景。二是善于运用网络信息平台为自己服务,他们对网络平台信息非常敏感,善于从“信息大海”中选择最有价值的产品或技术而为己所用;三是非常善于“造马车”。在互联网大潮的推动下,他们的思想非常活跃,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远远超过第一代企业家,但还不及第二代企业家。但他们从第三代火车的成熟运行这个事实中,意识到“造马车”更有赚头,于是,一些以“造马车”为主的公司纷纷涌现出来并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马车”可以生产出与各种“火车”兼容的产品,只要火车还有1%的市场份额,“马车”就有100%的希望。
第四代企业家,则以汪延、林江、周立伟等风险投资企业家为代表。这批人与前面三代企业家不同,他们不再以直接创造社会价值为目标,而是以间接创造社会价值为己任,他们专注于在第一代、第二代乃至第三代企业家中寻找有成长性的“小苗子”,运用“资本之手”推动他们不断成长,推动资本的不断增值。他们善于培养企业家,善于“放水养鱼”,而不是自己“直接下厨”。他们是中国市场中新的“企业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