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泳项目怎么样?
看了今年的世锦赛,整体进步明显。 首先说阵容,中国泳军本届赛事最大的亮点就是阵容的年轻化。除了徐嘉余外,其他运动员基本都是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年纪最小的何峻毅只有14岁!这些新生代力量将在未来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成为中国泳军的顶梁柱。
其次是参赛目标,相对于里约奥运会中国队是抱着夺金夺牌的目标去的(杨帅那枚银牌实在可气),但今年世锦赛队伍的整体目标还是更偏向于锻炼新人和发掘潜力为主,在成绩上并没有设限(叶诗文可能是特例,她本来是有希望冲击奖牌的,无奈伤病影响发挥),结果大部分年轻选手都超水平发挥了,尤其是陈艾森,他是带着突破自己创造成绩的野心去的,结果两枚金牌到手,惊喜不小;第三是技战术的运用,中国泳军在蛙泳、自由泳、混合泳多个项目上都采用了不同队员搭配组队的方式去参与竞争,有效降低了单个运动员冲金压力的同时还提高了竞争力,多个项目上都有超越个人最好成绩的惊人表现。
最后是训练水平和医疗保障,中国泳军大部分队员都来自浙江队,而浙江队的训练理念一直都是以激发运动员潜能为中心,同时配合高水平的医疗康复团队,让队员能够快速恢复,保证持续输出。我们看到很多比赛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状态不佳的选手都能够迅速调整状态反超对手,这跟平时的训练有很大关系。
当然了中国泳军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提高,特别是接力项目,女子接力的金牌是我们的唯一遗憾,男子接力在最后关头被菲律宾拖了后腿,否则的话我们有可能包揽该项目金银牌。
总之中国泳军这次的表现是让人惊喜的,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和备战,在巴黎奥运会上我们将会有更多黑马杀出重围!
中国游泳在进入21世纪后,整体实力呈下滑趋势,未能获得足够的奥运会、世锦赛的参赛席位,参赛选手进入前八名者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既有训练方法、手段等诸多因素,也有选材的缺陷。游泳运动开展较好的国家基本上都有良好的选材系统,如美国游泳协会建立的选材鉴定系统,通过智力测验、体能测验、技术测验、心理测验、态度测验、个性测验和家庭环境调查,并借助先进的手段来收集运动员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评定标准,经过选材进入重点训练的优秀选手其成才率达到57%.西方国家在制定选材标准时,从生物科学的角度出发,以人体形态学、生理学指标、运动学专家理论为依据,通过选材进入训练,进而提高成绩。
我国是游泳人口大国,开展游泳运动的地区也比较广泛,后备人才资源比较丰富。随着游泳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和游泳技术、训练方法的日趋完善,人才质量有所提高,数量有所增加。选才范围的扩大,选好未来优秀运动员的要求也越迫切。近年来,国内学者与教练员在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选材方面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特别是对青少年优秀游泳运动员的专项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进行了研究,为开展游泳运动的地区和单位提供了选拔苗子的生物学标准。
游泳运动是体能主导类径都分项,运动员的技术、素质、心理及文化等方面对专项成绩的提高都有重要的影响。随着项目的发展技术的变化,对运动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的游泳运动,世界优秀选手在泳池中以接近人体最大速度,完成游进时,良好的心理品质与技能、素质同等重要,在训练中重视对心理品质的培养与训练,将会使运动员的专项成绩大幅度地提高。因此,从全面发展的观点出发,将心理、身体、文化等方面素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起全面性、综合性的综合评价体系来选拔游泳后备人才将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