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雨转多云?

房书睿房书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看到这个问题我笑了,为什么笑呢?因为这个问题反映了大家对气象观测的常识缺乏,对天气气候现象的成因不了解。 首先,我们从题目说起,题目中出现了“雨”和“多云”两个词;那么,什么是雨、什么是多云呢! 简单的说,在天空中的云是雨滴(水滴或者冰晶)经过反射与折射形成的自然成像,这和我们通过三棱镜观察彩虹的原理一样。而雨则是从云中降落的水滴,我们看见的雨滴都是水蒸气冷凝形成的。所以啊,在天空中可以看到云,但我们看不见水蒸气哦。 所以你看,出现“雨”和“多云”两个字已经说明了观测到的物质状态和水汽含量的情况了呀。

我们再来看看题干的表述,“气象台预报明日雨转晴”,这里面可用的关键词有“降雨”、“云”、“太阳”等等,但是就是没有提到“水蒸气”。这是不是说明在明天的天气过程中,不存在水蒸气的积累过程呢?! 事实上,当水汽达到过饱和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降水;但云的出现不一定意味着降水,因为我们看见的云可能是由高空气流吹送的。而在气流到达地面之后,由于大气循环作用,可能产生回波,这就是阴雨天气中常见的“回南天”。

所以啊,“雨转晴”这个描述是不科学的,应该修改为“有雨(或雨夹雪)或有分散性阵雨,气温下降明显”才更准确。 当然,我们可能会发现,有时气象台发布的预测中有“阴”、“多云”等描述;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什么是阴、什么是晴。

通常来说,我们能直接看见的光线是由太阳发射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其频率范围在300THz到700 THz之间。而低于这段频率的无线电波则被称为无线电波,它的波长短于1毫米,因此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雾霭,直入云霄。而我们肉眼不能看见的电磁波,如微波、红外线等,都可以用无线电仪器直接接收。 所以哇,只要辐射通量足够,肉眼能识别的电磁波其实是相当有限的。也就是说,我们所能直接感知的东西很少很少,大多数的电磁波我们是肉眼不能直接识别的。

那么,对于肉眼不能直接感知的那些电磁波,它们又怎么影响我们的天气呢!? 这就涉及到第三个问题——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由此导致它们对大气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以加热效果为例,电磁波加热的效果与波长有关,波长越短,加热效果越强。所以在同一时间,不同区域受到的电磁波加热情况是不同的。 而大气运动就涉及到了加热情况,在相同时间内,温度状况不同的地区气压变化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借助气象卫星监测全球的大气温度,从而判断未来可能发生的天气。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