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指数基金抗通胀吗?

文星辰文星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长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对于养老目标时间跨度而言,5年、10年的短期表现是没有意义的。 首先,要定义什么叫做“抗通胀”。如果是以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的话,目前美国的CPI是低于1%的,换言之,美联储的通缩目标并没有达到;但如果是以实际利率来衡量的话,美国的实际利率已经是负值了(通缩),且负得相当厉害。 如果以通缩作为抗通胀的定义,那么毫无疑问,美国股市是明显抗通胀的——标普500指数从2009年底的低点上涨至今,年化收益率超过8%。如果再加上股息收益,总体回报更加可观。

但如果定义抗通胀为“抵御通货再膨胀”或者“抵御通胀飙升”,则情况就不同了。因为自2009年后,美国经济虽然恢复缓慢,但确实一直在复苏过程中,通货膨胀也有抬头迹象(尤其是最近油价暴涨后通涨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主动管理能否抵御通胀的上升就非常值得怀疑了。 事实上,任何主动投资的策略都难以长期跑赢大盘。如果考虑到成本因素,很多主动管理的策略其实跑不赢大盘。原因很简单:主动投资需要基金经理进行积极的选股和择时操作,不管是基于基本面分析还是技术分析,总之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必然会产生成本。而由于市场有效性理论告诉我们,大多数时候市场是有效或接近有效的,因此主动管理往往只能获取市场的平均收益(除非你运气特别好,选到了“十年难得一遇”的好股票)。如果你为了追求超越大盘的收益,你只能选择那些能够领先于市场趋势的交易者,即所谓的“趋势跟随策略”。但这种策略往往也会受到成本的拖累而无法战胜大盘。如下图所示,无论是费雪效应还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其假设都是无成本交易,这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你是根本不可能实现这类策略的。所以归根结底,任何主动的投资模式都是不可取的。

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因为A股的估值水平始终居高不下,而且波动率也处于比较高的状态,因此选择被动投资的模式似乎更加合适一些。但是对于美股来说,由于其较高的分红率和相对稳定的现金流,使得股息策略可能比指数策略更适合中国投资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