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是谁题写的?

满鑫琪满鑫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52年,新中国百废待兴,教育部决定对高等教育进行大规模调整,实行院系调整为建国后第一次大调整,北大成为这次调整的重点。中央决定扩大北大校址,将原燕京大学、原辅仁大学并入,并将两所学校的部分系科调整到清华,建起了新的工科和农科;同时,北大从西郊划出,独立建校(北大现在的新校区)。

当时,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并已经开始建造的燕园刚刚落成不久。但出于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人们还是热情地投入到这场伟大的建设中去。 1954年秋,毛泽东同志到燕园视察时曾说:“北大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之一,我对北京大学有特殊的感情”。

那么为什么选择梁启超的手书作为北大的校训呢?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故事—— 1978年春天,我国首次发布了《自然科学发展规划》和《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两个规划都强调要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随后在7月30日,北大召开了科学讨论会,会上许多专家学者都发言了,其中有一位叫张龙翔的教授说:我主张把“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实事求是”八字校训中的“求是”改成“思考”或“求知”,理由就是今天的科学技术都是求知的过程,而不是求实的过程。

这个提议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因为自新中国成立之初,特别是“大跃进”时期,“实事求是”被庸俗化,变成了保守主义和形而上学,“实事求是”已经被用坏了。许多人认为应该改用“勤学苦思”来代替它。

时任北大校长的丁石孙教授听完大家的发言后,没有表态。会后他找到一位在中文造诣很深的著名学者,商量修改校训的事。这位学者听说是要改“实事求是”,连连摇头,表示这是行不通的! 原来,“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1941年在延安的窑洞里,由毛泽东起草,刘少奇作说明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提出了这个词。此后,它在党的文献中不断出现,并成了整个中共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之一。

由于它在政治上的重要性,想要替换它可没那么简单。 就在众人七嘴八舌的时候,校长办公室收到一封特别的信件,寄信人是已故著名爱国教育人士傅斯年的夫人。她在信中表示,自己一直很喜欢北京大学,希望北大能够继续发扬优良学风,因此特地将丈夫手写的一段格言转送来校。 这位未曾见过面的夫人的字迹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大家仔细一看,信中写的正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校长办公室的人遂以电话告知正在会场上的丁校长这一特殊情形。丁校长听后微笑地说:那就照旧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