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多大?
重庆师范大学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坐落在长江上游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古战场、巴渝文化发祥地–忠县。
重庆师范大学前身是1954年创办的重庆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更名为重庆师范学院,1961年又改为重庆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涪陵师范学院,1993年重庆师范专科学校与涪陵师范专科合并,校名仍为涪陵师范学院,2002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重庆师范大学。
学校校园环境幽美、风景如画、三面环江、南依玉峡,北濒官渡,有江北校区、南滨两校区组成,现有校园面积898亩,校舍建筑面积24.0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319.5万元,馆藏图书115万册,电子图书58万册,订阅中外报刊2207份。
现有教职工1593人,其中专任教师862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人员511人,具有研究生学位人员382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9人,博士59人。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3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 二层次1人,三层次1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6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31人,重庆市名师2人;重庆市学科带头人2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6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6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2人,重庆市教育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重庆市教育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重庆市教委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6人,重庆市骨干教师资助计划64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12573人,硕士研究生237人,成教学生4422人,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学员24798人次,留学生23人,港澳台学生6人。
学校现有17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即: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数信学院、物电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历史地理教育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影视学院、体育学院、法政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部、教师教育培训中心、工程技术学院、现代传媒学院、软件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5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 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市级“十五”立项重点学科,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市级研究基地,40个全日制本专科专业被列为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个市级“十一五”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科普基地,2个市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市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市级品牌、特色专业,11个市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学校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十五”以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5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5项(含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5项),省部级项目279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85项;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10部教材获国家级规划教材立项。学校教师创作的剧目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和国际艺术节获得大奖,在2007年12月由文化部和教育部举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我校选送的舞蹈剧目《云霄天路》在全国近1000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甲组舞蹈一等奖,剧目创作一等奖,编导刘帆、指导教师马德科教授分获最佳创作奖、优秀辅导教师奖,音乐剧目《山妹子回娘家》获二等奖。学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取得较大成效,有22家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承担了横向科研合作项目百余项。
学校坚持开门办学,走国际合作交流人才培养道路,先后接受和派出各类留学和培训人员121人,有23所国外友好学校和机构,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签订了“2+2”、“4+1”本科生双学位、“4+2”研究生双学位教育项目的合作协议,与日本长崎东邦高中、香港迦南高中、菲律宾碧瑶希望村学院签订姊妹学校协议,学校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卧龙岗大学及墨尔本大学开展教师培训和学术互访活动。学校被评为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