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上海火车站吗?
上海有几十个火车站,但是大部分人说的“上海火车站”,一般就是指的“上海北站”,也就是上图中的“上海虹桥站”,而不是图一上的“上海南站”!
这是因为“上海虹桥站”建成之前,老上海人所称的“上海火车站”一般指的就是原来的“上海北火车站”,而非现在的“上海汽车北站”(原叫静安寺车站);新建的“上海虹桥高铁站”,在地理上虽然离静安区很近,但老百姓仍然习惯把它称之为“西客站”或“西站” ,而不会称为“南客站”,毕竟距离静安区还是太远了……
“上海北站”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原址在现静安寺附近。因地处沪杭铁路及沪宁铁路交汇处,是原京沪铁路线上最大的枢纽站,故有“南北门户”“长江咽喉”之称,是当时上海乃至整个京沪线的交通要塞之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在中国开办工厂、修筑铁路的权利。
1865年和1906年,英国和德国先后入侵安徽、江苏,企图控制苏浙皖三省的铁路修建权,并进一步控制江浙一带的经济命脉。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德国人又利用各种手段,取得了修建京汉、沪宁两条铁路的特权。为了修建由汉口通往徐州的铁路,德皇决定先修一段试车,即从徐州到宿州(今萧县)的“徐萧段”。
为了修筑这条铁路,德皇委派德国铁路总工程师孟奇斯主持具体施工。为了争取民心,孟奇斯采取了中国历代统治者惯用的手法——以工代赈,让饥民参加铁路施工,发给饥民工资和口粮。这样一来,既解决了饥饿问题,又可以修建铁路,真是一举两得。当时人称这条铁路为“饥饿铁路”。
“徐萧段”竣工典礼时,清廷还授予德皇“乐善好施”称号。 1903年初,德皇又指使孟奇斯开始建造“苏浙皖段”,即从徐州至杭州的铁路,作为与“京汉”“沪宁”两条铁路的连接线。
这段铁路要经过当时属江苏省、隶属于江南河道总督部的洪泽湖。由于地势低洼,如何排灌成为了工程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孟奇斯聘请了两位美国工程师,采用美式技术,在湖底铺砌管线,将湖水引入运河,再沿运河开掘渠道,把湖水引入黄河故道。为了防止洪水侵入工地、浸泡地基,他们还特地用石头砌成了一个堤坝。
然而,让洋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花费巨资、动用大量人力,刚挖了两公里多的隧道就遇到了巨大的地质难题——“岩体中可能含有水,且水量很大”。 原来,他们进入了一个地下水网密集的区域,一旦开挖,就会引发地表沉降、渗漏等情况。
面对这一难题,孟奇斯绞尽脑汁也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方法,遂向上级汇报。不久,他收到了来自上司的一份解药:只要向湖中倾倒生石灰,便可消弭水患。孟奇斯按此方法一试,果然见效,大喜过望。于是,这一处理方法被沿用至今,成了治理洪泽湖、消除水患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