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道是什么?

乌依泽乌依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们上海人所说的「街」,专指那些没有围墙的、由一条或几条马路构成的城区块;与之相对的是「园区」,主要指的是有围墙、管理正规化的产业园区。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这得从上海的城区规划说起……(唉呀,说多了)

在民国以前,所谓上海县城的建制,其实只有「光复」后的南市区和本区的部分地区——其他地方都是农村,比如北苏州路(现在的北京西路)以北的地区属于新闸区,西苏州路(现在的镇宁路)以西的地区属于万航渡区。

为了建设新的城区,民国二十年(1931年)开始,上海开始了大规模的拆房征地运动,同时在城中心建起了大量新式里弄住宅。考虑到旧城的房屋质量差、密度高,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很多「里弄厢房」的格局,不利于市政建设、防火和防匪,因此这一工程受到了舆论的一致称赞。

图:《独立评论》关于此次拆迁的文章 不过,因为当时正值金融危机,所以虽然政府投入了巨资,但这一工程仍未能全部完工。到抗战爆发时,整个工程的三分之一左右已经建成,剩下的则需要等待战后重建。

到了解放后,上海市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城市更新。除了继续完成之前的「旧市区改造计划」外,还有两个内容:一是把毗邻原法租界的静安区划入内三区,二是将原公共租界北区与原华界(即除公共租界南区以外的地区)合并,建立新的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

由此,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街道一级行政机构」正式出现在上海。 当然,这个街道与以前的街道并不一样。从前上海的街基本上是自然形成的,比如一条河浜旁边有一大堆房子,大家就把它叫作某某街。而这时建立的市辖区却是严格按道路经纬划分的,如静安寺至延安中路,就称为静安寺街道;黄浦公园沿人民大道至北京西路,就是人民路街道等等。

这些街道的设立,与当时推行的「街道工业」战略有关。50年代中期,国家在重工业基础仍然很薄弱的情况下提出发展「轻纺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于是各地纷纷建立针织厂,上海也不例外。而城市针织行业需要大量的原料,就需要大量的人口来从事纺纱、织布等工作。为此,上海在50年代中后期建立了许多纺织厂,同时配套兴建了大量的居民住宅,以解决产业工人的居住问题。

因为这些工厂大多位于市区边缘或者郊区,且以乡镇企业居多,所以又被称为「五七农场」,用的则是农村的土地。在58年到60年期间,上海共建立这样的厂区约50个,职工家属宿舍1200万平方米,使近百万职工及其家属有了安身之处。

宗政柏玥宗政柏玥优质答主

街道是上海的基层行政单位,和我国其他地方的乡、镇、村一级很不一样,它是建立在经济和社会管理基础上的。 比如我在静安寺附近的老洋房里开了一家小公司,我需要交税的时候直接去所在的静安区税务局申报就行了;而如果你在我居住的小区里开了一个小公司的话那我直接找小区所属的居委会就可以(当然还是要先在网上申报)。

因为我们的企业和个人缴税都是通过电子报税系统来完成的,所以如果企业注册在什么路什么号就必须在哪个地方缴税,但是个人缴费用的还是就近原则。 而且由于中国实行城乡差别制度,所以在城市我们只需要缴纳少量的土地占用费或者土地出让金就可以了。但如果是农村则需要交纳更高的占地费和出让金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