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怎么建新账?
工业企业会计做账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2、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入账(科目汇总),并检查是否正确; 3、月末结出各种财产物资余额,并根据财务指标,进行核算和分析; 4、月末计算企业应缴纳的各种税费,提足各类存货跌价准备金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并确定应交税额; 5、编制纳税申报表,申报并交纳各种税款; 6、编制财务报表,并进行相关的财务分析。 以上工作都是建立在完整的账务处理基础上的,所以企业的账务处理是建立会计系统的基础。如果企业没有规范的账务处理程序或方法,那就需要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整了。
那如何来建账呢? 首先收集所有的原始凭证,包括:
1.购买物资的发票:主要用于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的购进;
2.销售产品的发票:主要用于产品售出、对外投资的转出以及收回委托加工材料的入库;
3.其他业务的支出凭证:如支付的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保险费、租金等相关费用;
4.从银行提取现金的票据;
5.职工薪酬表的原始凭证;
6.房租合同、水电费的原始凭证等。
然后按照上述的会计处理程序分门别类的进行归集整理,最后形成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
在会计实务中经常会遇到各种不同情况的业务,可能一个企业一个月发生几笔业务,也可能一天就有好几笔不同的业务发生,可能一笔业务就需要编制多张记账凭证,也可能一张记账凭证就要分为多张记账凭证来反映。所以需要会计人员灵活的处理。
新《制度》启用之后,旧制度的科目不再沿用,而是要按照新制度的科目来进行建账,主要分为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会计政策的选择这两个部分。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
(一)总账会计科目的设置
新制度将原制度的工业企业的36个会计科目增加到了89个,增加了53个项目,减少了1个(管理费用),而且在明细核算要求上也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对成本类科目的核算要求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建新账时总账科目的设置要按照新《制度》的规定来进行设置,不能擅自增加或减少项目,对于一些特殊的经济业务,可以在二级或以下科目中进行设置。如:
新制度中的“应收账款”科目,与原制度相比,增加了“坏账准备”明细科目,对于企业发生的坏账损失的核算要求更加明确;“短期借款”科目,增加了“应付利息”明细科目,要求企业在预提借款利息时,要通过“应付利息”科目进行核算;“在建工程”科目,增加了“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明细科目,要求计提减值准备后的在建工程按照净值反映等。
(二)二级及以下科目的设置
根据新《制度》的要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对企业特有的经济业务事项增设二级或以下明细科目,以反映满足企业实际要求和《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内容。如:
新制度中的“固定资产”科目,明确规定了企业应当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按照固定资产类别、项目和使用部门等进行明细核算。“固定资产明细账”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登记簿”的记录,结合其他有关凭证,进行登记;“短期借款”科目,要求企业应当按照贷款单位和贷款种类等设明细帐,“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应当按照“产成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存货类别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