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悲剧结局?

籍雪然籍雪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为下面的文章标题写一篇中等长度的书评 并摘抄一篇自己最喜欢的一部悲剧作品中的精彩片段

解答:这是从外国传过来的“舶来品”。国内对此是有不同的解释的,传统的说法是,悲剧是将美好的事物破坏给人观看,而喜剧则将糟粕的东西丑化和羞辱给人们看。现在,人们普遍把悲剧和喜剧都称之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悲剧是对一切消极的否定,是理想中的悲剧,是美的毁灭,但不是简单地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中美与善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的强烈矛盾的审视,是作家强烈主体意识(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的体现,是作家的理想、世界观在悲剧事件中的反映。

喜剧是对生活中的消极现象的否定,也是理想中的肯定。它揭示生活中丑恶事物的本质,讽刺和羞辱那些坏蛋,丑角,同时给人们以笑声,使人们在笑声中深思。

关于悲剧和喜剧的本质区分有许多种,其中一种较有代表意义的划分方法是把二者看成是“正——负”结构的矛盾对立统一体。即:

喜剧——积极面貌,肯定态度,乐观精神,象征生活繁荣、进步和胜利;

悲剧——消极面貌,否定态度,哀痛心情,象征生活的悲剧、阻碍和挫折。

这样的划分过于简单化,不够科学。在喜剧里也可表现生活的消极方面,如讽刺类的喜剧;悲剧中也并非只能是表现生活的消极方面,如许多历史悲剧中都反映了民族英雄和人民的爱国热情。由于这种简单化、模式化的划分不利于对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不能判断哪个是悲剧,哪个是喜剧,以及二者的交叉情况,所以当代许多文学理论和评论家都已不再采取这种划分方法。

我国古代文论中很早就有类似于悲剧的界定。如《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记述的“哀公问于叔孙琐,曰:‘寡人生于今时,见祀于后世,谁之乱也?’叔孙琐对曰:‘治也。’颜渊问仲尼曰:‘礼之所以耻恶衣恶食者,为不正不生安人心。今回赂而逆乱之始,心犹以为安,则不当逮理矣。’,对于古代文论家而言,所谓悲剧,不仅仅是“美灭”。除了上述外在形态和内在生命本质的“美灭”外,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道德剧,它展现了个体在现实中因抗拒不了宿命、违抗不了暴力而身亡这一生存困境。它把人的自然生存困境和人必有一死这一“天”命完整地呈现在观众或读者面前,“虽悲痛,亦不过死”。

中国最早研究悲剧的理论著作是《史记·卷二十八·卜筮列传第六十八》中的《亡征》,俗称《天官书》:“凡国之将亡,有败亡之征,而后虞(即现在河南省虞城县西南)公输般乃劝楚建楼台,饰观楼,弄玉作凤鸟之歌舞,发春三月初三日,县乡里群小子皆鬓稚,为乐舞,倡忧,春歌以献。是岁,楚灭。此亡征也。”

根据《天官书》的理论,凡是国家将灭亡时,都有征兆。像孔子活着的时候,鲁国没有什么灾难,死了以后,齐国、楚国就发生了地震,诸侯各国都出现了天灾人祸。

近代著名的悲剧理论家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谈到:“然则《红楼梦》者,一部之悲剧也。宇宙之大,人生之哀,万世不可无此《红楼梦》。”

王国维认为人生悲剧有二种类型:“若《红楼梦》者,则真能描述人生悲剧之真理者也。”他所说的人生悲剧,一是由强者对弱者的压迫造成的,如《挪威森林》中的主人翁因为贫穷而被迫流浪,最后死于非命;二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困境造成的,人生总是无法互相了解或无法认识人生真相,因而感到绝望。在二者之间,他更加赞赏第二种,即由人与人之间的误解造成的悲剧。他在列举完《红楼梦》的种种艺术成就后说:“虽有佳山佳水,善琴善诗,而不闻其人人亦何能如是?由是观之,人生故无可思之价值,而况富贵、成败、荣华、枯竭等不相及者乎!”

《红楼梦》中塑造了许多具有极大悲剧性命运的人物:晴雯、紫鹃、司棋、鸳鸯、袭人、香菱、贾瑞、黛、宝、玉、尤三姐、金钏、龄官、蕉客、薛蟠、柳湘莲、芳、蕙、春、金、蕊、霞、慧蓝、智灰、龄、茜、芸、文、桔、梅、纹、露、菱、喜、素、紫、蕙、麝、芷、秋、芸、蝉、芷、琴、云、莲、鸳、蝶、缥、缈、莺、燕、、翠、雀、鸽、鹃、蝶、蜗、蜂、蝎、蜈、蚣、蚰、蜒、蟒、鼠、雀、鳝等等。

“天乎?人乎?”这既是《红楼梦》中许多悲剧人物的感叹,也成了千百年来红学专家们对命运难以解决的一声叹息。

总之,悲剧是一种复杂的文学题材,对它的理解与诠释,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认识和观点。悲剧,固然不在于“美灭”,但是,没有“美灭”的悲剧,就丢失了自己的本性,成为喜剧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