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五行是什么?
1.《尚书·洪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这五种元素构成了世界万物的本质(这里的水火是象形字) 这里的“行”指事物之质。
2.春秋战国时期的五行说,认为世间万物都由土、木、金、火、水这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运动变化产生了万物的兴衰和更替。这种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3.汉代的阴阳五行说,即把事物分成阴阳两类,再由阴阳两类的不断对立统一产生新的事物,其中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是对立统一的运动规则,比如木生火,火生土。金克木,水克火…… 此外还有天人感应的思想,就是天有五天,人有五脏,天有四季,人有四肢等等,古人认为人体要与自然界相协调,所以就有了“养生之道”和“房中术”等理论。
4.魏晋时期开始出现了以五行来说明社会关系的学说,这个学说的核心思想就是五行相克相生来解释王朝更迭的过程,比如某朝得势,则其所属五行得势,当其衰落之时,其所属五行就会受到抑制甚至受到其他元素的克制。这就是五行说在社会上被广泛使用的开始。
5.晋朝的郭璞将五行说与《易经》相结合提出了八宅风水之说,使五行说成为了古代风水学的基础之一,之后经过无数人的研究发展形成了现代各种流派林立的风水学。
6.隋唐以后,随着佛家和道教的发展兴盛,五行说也加入了其中的行列。成为佛教讲“五阴”、“五蕴”,道士们讲“五炁朝真”、“五行造化”的理论依据;同时五行也被赋予了阴阳的含义,成了金阳、木阴、水阳、火阴、土阴阳的概念。
7.明清时期程大昌的《演繁露》中说 “天地初间,阴阳之气混而为一,谓之混沌未分,自是而生水火草木金石,谓之混沌已分……” 也就是说此时的五行已经不是具体的元素而是表示事物之间属性的一种抽象概念了,这也正是我们现在使用五行一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