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之首是什么?

揭莫迟揭莫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子”在古文中通“兹”,具体指的是哪个月,要依上下文而定。 《礼记·祭法》中有:“天子大祀,三辰、五行、五岳、四渎。”“四渎”中的“渎”字,通“犊”,指的就是四条河流。而“三辰”对应的则是日、月、星。这八件事是古代帝王祭祀的重要对象。 这八件事里并没有年。但郑玄在注释这里时,特意提到一句“岁之星曰太岁”,说明在东汉时人们已经认为岁(即现在的地球)是重要的星辰了。所以“子”指的应该就是农历十二月。

再来看看“丑”。《说文解字》:“牛之丑,似犬,有蹄尾,不能上拜。”注中说的是牛在祭祀时用蹄爪画地示意的行为。汉代的经学家们为了解释这个问题费尽了心思,最终王充在《论衡·书虚》中给出了答案:“祀现牛用其毛,言其色赤黑如炭。……今人祀天地,纸衣冠坐于堂,何也?取象阴阳在上,故纸衣冠;阴气行阴,故伏而坐;今人祀祖宗,蜡蜡焉,何也?取之颜色黄赤。”

原来,古人造字时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原型的,而牛这种动物在祭祀时的行为举止是最为典型的,因此“丑”字就代表了牛以及跟牛相关的祭祀事项。 到了宋代,学者们认为古人造字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并且可以用一个字代表一件事。例如“子”就是幼小的的意思,因为婴儿刚出生时都小小的一只。于是“丑”就成了祭祀用的牛,接下来该“寅”了。

贡思裕贡思裕优质答主

子鼠——《说文》“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 丑牛——《说文》“丑,月旦始加一,为冬至。阴形盛而阳微。” 月旦者,一月之初。十二月为一年之始,十二月初一日为一岁首日。初一日,即冬至之日。此日为天地之中,阴阳之气交泰之时。从冬至之后,阴气开始下降,阳气逐渐上升,万象更新。正月为岁首,是周历正月,故称孟春;二月亦称为仲春、卯月等;三月也称之为季春等等。 寅虎——《说文》“寅,春时月正,万物始生。”“春时月正”指的就是立春这一天,立春为农历正月。在立春这一天有迎春、鞭春(打春)等活动,以祈丰年、祛百病。古时,天子于立春日亲率群臣去东郊祭祀,以示对春的尊重与崇拜。 卯兔——《说文》“卯,二月阳盛,万木萌发。” 二月有“花朝节”——旧俗以二月初十为百花生日,是日,妇女们结伴到花园内或田野间采集花草,并以之入熏香,用以装饰自己,或者插到鬓发中。

辰龙——《说文》“辰,三月春分,阴阳相半,昼夜均而寒暑平。” 三月又有“莺啼燕舞节”,又谓“踏青节”。古时,人们会在这一段时间去郊外游玩,或放纸鸢。 巳蛇——《说文》“巳,四月谷雨,萍始生,獭祭鱼,草木茂盛而幽暗。

午马——《说文》“午,五月夏至,阳气至极,阴生于午。” 马属火,其色赤,与夏相应。古代将马作为祭祀的牺牲,在五月的祭祀中常用马作供品。 未羊——《说文》“未,六月小暑,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第三个节气。此时天气逐渐炎热起来,雷雨天气增多,植物开始茂盛生长。 申猴——《说文》“申,七月立秋,禾乃登。”

酉鸡——《说文》“酉,八月寒露,菊黄蟹肥。” 酉是地支第十位。在古代,九月正是收获的季节,所以又称作“九月秋收节”。

戌狗——《说文》“戌,十月霜降,草木黄落。”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