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五行不及和太过?

仲孙可曦仲孙可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刚开始学中医的时候也纠结过很久,因为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字太抽象了,很难去直接理解,尤其是中医书籍里对五行的描述又非常抽象且让人容易糊涂(比如《黄帝内经》中说到“东方生风”)。因此最开始学中医的时候我是在阴阳的基础上建立自己对五行认识的——即认为阴阳是宏观上的划分,而五行则是微观上的划分;或者是认为阴阳是一气周流中的两个极点,而五行则是气流动时的形态。但这样认识五行显然是不正确的。

后来我是这么认识五行的: 五行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是能量状态。世界上的事物大抵可以分为能量和不能量两个方面,而人体也是一样的,也可以分为能量的脏腑和物质的脏腑。对于普通人来说,气血就是能量,肌肉就是物质;而对于中医而言,气血既是能量,同时也是物质。这是因为气和血都是具有阴阳属性的,气属阳动而热,血属阴静而凉。

当机体出现偏盛偏衰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阳虚或是阴虚的情况。此时如果以阴阳为基础来区分五行的话就很容易了—— 由于木代表的是阳气,而当人体出现阳虚时,对应的五行就应该是木,所以这就是中医常说的“阳虚生寒”。同理,阴虚发热,这是中医常说的话,这里的阴虚对应的就是火,也就是南方。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其实阴阳是有偏向的,比如说阳虚,它偏向的是寒,而不是无属性。同样,阴虚是热,也不是有属性。因此所谓“阳虚生寒”、“阴虚发热”都不是绝对的,只能说“阳虚体质的人容易生寒”或“阴虚体质的人容易发热”——这个体质就是指能量过剩或者不够的状态。

至于“太过”与“不及”,我认为它们是一个含义,指的是某种元素(比如金)过剩或者是不足,与五行中任何一项都不可能重叠。

白建靖白建靖优质答主

五行不及指人体的某一行之气不足,而其他四行之气仍然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类似于中医的“五虚”证。

五行太过指人体的某一行之气过盛,而其他四行之气仍然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在内难两书中没有与五太过相应的记载,但在临床上具有五行之气太过者不乏其人,不可不知。

在临床上,五脏之形与五脏之气存在不完全统一的情况,要予以注意。比如肝大而紫暗者,为肝血瘀滞,其气必不足。如果肺气肿病人出现紫绀,其肾气必亏虚。脾虚病人出现脾大,亦多属虚肿之证。

下面仅就形与气均体现五行之气不足或太过者进行介绍。

木不及的表现,男子为少精,女子为少乳,并见有面色青白、筋转强急、多忧愁、多谋虑、多酸味等表现。

木太过之形为头长,其人善怒;其气表现为多忧愁、多谋虑、多酸味。

火不及者,男子为鸡胸、女子为狐肷,均见头晕目眩、目赤耳聋、易怒喜笑、多苦味。

火太过者表现为身热形瘦、赤、多笑、喜谈笑、易怒、多苦味。

土不及者形瘦、腹大、四肢萎软、肌肉松弛、口甜、多忧虑、善悲不喜、腹部鸣响、多唾。

土太过者面黄、口甜、喜甘食、腹大、四肢萎软、口多涎沫、易呕吐、大便稀、喜坐。

金不及者喉小声怯、头小背曲、毛发不荣、咳喘痰多、少言易悲、喜悲伤、喜思虑。

金太过者喉大、多言夸耀、自大、善骂人、口多辛辣味。

水不及者形体肥胖、毛发易脱、口粘、小便黄浊、畏冷、腰背酸软、肢体多有痰湿征象。

水太过者表现为面黑头大、口咸、喜咸食、肢体浮肿、多痰湿之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