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属于五行的什么?
中国阴阳五行学说,将世界万物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类,称为“五行”,并认为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包括人在内)的发展都是由这五行相生相克的结果。 什么是相生呢? 就是它们之间相互滋生、促进的意思。比如木生火,那就是因为树木可以产生火种;火生土,那是因为温度高的物体容易融化土壤中的水分而形成生土。也就是说,相生是一种良性循环关系。
那么什么是相克呢? 其实就是彼此克制、抑制的意思。比如土克水,是因为土能够压制水的膨胀,水在土壤中无法乱流;金水相涵,就是因为金能生水,水多自然需要金来提炼;木克土,是因为树木能够吸收土壤里面的营养,如果土壤里面没有足够的食物,植物就不会生长。所以,相克其实也是一种良性循环。 但无论相生还是相克都是有条件的。并不是随便一个元素碰到另一个元素就能发生相互作用。只有当这两个元素位于上下位时才会起作用 比如在《易经》中,“下卦为坤者,遇上下卦均为震巽者,则相生,如坤艮;遇上下卦均为坎离者,则相克,如离坎。” 这里就提到了两个概念:上下位与阴阳。其实也就是古人观察自然界得出的一种规律:同位相重,异性相吸。
所以在《易经》中,一般会有“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的说法,这四个组合就是自然界中最常出现的四种关系——阴在上阳在下,阴在右阳在左等等,而这种组合恰恰是符合“上下位”这一规律的。 所以后世的中医也经常借用阴阳五行的理论来总结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举个例子: 心脏属火,在五行属阳,位居上焦,又主神明。所以心阳虚了会出现寒象,如心痛、心悸、失眠等;而心火旺了也会出现热象,如心烦气躁、盗汗。 肾属水,在五行属阴,位居下焦。肾气足了,水液得以滋养全身,不渴饮水少;而如果肾气虚了,水液失布,就会尿频尿多。 脾胃五行属土,土在内应五脏,外在可候色。胃寒的人,会表现出脸色蜡黄不干净;而脾虚湿盛的人,则会形体肥胖,满脸油光。 金居西方,白昼短夜漫长,故为阴,且五行之中土生金,故脾土旺则肺气足。所以,肺阴虚的人往往会表现为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而脾土虚的人往往会有痰涎、腹满、大便不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