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何时有鼓掌?

皮胺娜皮胺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鼓”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而且通常都是表示一种喜庆的气氛 比如《礼记·檀弓下》:“君举而哭发,祭之祝辞曰:‘孝子某某某,始封某府君。’祝毕,君始哭。丧既卒哭,主人拜,君答一拜;丧既卒哭,主人再拜,君皆答一拜。” 这里的“鼓”就是表示一种喜气的气氛的。

又比如杜甫的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有这样一句:“昔者吴人孙寿,善舞剑器。世无解者。公孙大娘见而谓寿曰:“汝真宋玉复生耶!”此语公何以得知?” 这里“鼓”的意思也是“鼓舞”、“兴奋” 唐朝还有“击鼓”的说法,指的是庆祝打仗得胜之时所演奏的音乐。

宋朝时候,皇帝和皇太后生日的时候,百官要向皇帝和太后贺寿,此时会奏乐跳舞,用现在的词汇形容这个过程叫做“演礼”或者“庆寿”。 《宋史·礼志》:“(元)六年十二月,诏:礼部贡院每遇进士及第放榜日,御书‘宣和’二字于红笺纸,焚于案上,礼官以‘宣和’字揭于榜末。” 这“宣和”两个字到了元朝变成了一个词“宣谕”,指的就是传达皇帝的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为了体现自己是“天子”,特地建立了一套新的礼仪制度来表明自己的与众不同,其中就包括亲自选拔官员为朝廷效力——这一举措被称为“京察”,而这一举措所需的仪式被称为“宣谕”: “初,太祖以翰林院官少,设科取士,谓之‘翰林院编修’。盖因翰林多杂职,欲选用有才学者为翰林院官,专掌诗文翰墨,故号‘翰林院’。” 这里的“翰林院”也就是今天的“新华社”的前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