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字几画五行属什么?

赖熠赖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程 拼音:chéng 简体总笔画:12 部首:禾 繁体笔划:12 五笔86:tfdk 五笔98:tfdk 仓颉:hmso 四角号码:24904 unicode:cjk统一汉字:u+7a6e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程 chéng

(形声。从禾,从重。“重”意为“一再、重新”(引申指“过程”)。本义:路程) 同本义 [road distance] 程,封域路也。——《说文》 乘马谓之程。——《礼记·曲礼》 有车曰行,无车曰程。——《尔雅》 百里为程。——《周礼·小司徒》。汉·郑玄注:“程,行也。” 经途数百里,周旋往来。——晋·左思《蜀都赋》 又如:程途(旅途);程远(路程遥远);程途劳苦(赶路的辛苦)

2. 量词。用于道路或行程距离。有复数形式。[mile]。如:三程路;(船)四程;一程水路;一程旱路;(火车)六程

3. 规矩;法式 [rule;norms]。如:程式(规定的格式);程法(准则,方法)

4. 条例,章程 [rules and regulations]。如:规程;程序;章程

5. 事物发展的阶段、程度等 [stage of growth or development]。如:病程;程度;情节

6. 姓 常用词组 程式 chéngshì (1)[procedure]∶规定的方法和步骤 一台戏有它的一套程式 (2)[formula]∶诗文、书法、舞蹈等在表现形式方面的固定格式 写诗要合乎格律,要有程式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是宋明时期的主流哲学派别。该学派由北宋五子中的程颐、程颢创立,因其主要理论集于《二程全书》之中,故又称“程氏理学”。这个学派到南宋时,由朱熹加以发挥和补充,影响最大,故被称为“程朱理学”。它是封建时代中国官方哲学,对中国社会及文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理学的概念是由南宋哲学家朱熹首先提出的。他在《大学章句序》中说道:“《大学》之教,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其尊德乐道、勤于政事,所自出皆同。然其发端之初,各有所受。……所谓‘正心’者,乃就心之上,无所走作,所谓‘诚意’者,只定得此个意,所谓‘修身’者,只修得此身。所谓‘齐家’者,只齐得此家,所谓‘治国’者,只治得此国,所谓‘平天下’者,只平得此天下。……盖儒者之学,惟务求仁,而仁者,无非爱人利物。欲自爱而物莫能害,则必尽夫孝悌忠信,而礼之用,知所先;欲利万物,则必严义理之节,而功之效,力必有差。

所以为学之功,必须次第有序,凡此皆是‘明明德’之事。”朱熹这里所说的学,实际上指的是儒家经典,即所谓“经书”,他说:“《诗》《书》《易》《礼》《春秋》,此五经,须是逐一研穷。”这种循序渐进的求知方式就是“格物致知”。在认识论上,朱熹接受了禅宗“即凡心即是佛心”的思想,宣扬“人人皆可成佛”,认为“圣人只是比众人多闻见广,识见高,非关智慧突然生出许多道理出来”“凡学圣人,只是学他根基,学他志念,学他功夫”,“若人心果有公是公非处,更不消谈论,自然成就得圣人之位。” 程朱理学的基本内容可以用“理—气—性—命”来表示。

第一,理是先于气而存在的。第二,理和气结合形成宇宙的本体。第三,性和命也在理和气之后产生。第四,人的命运由性决定。

编辑本段文学典故 用典 宋朝时候,有一年礼部考试,题目是《中庸》里的两个字——“中和”。有个考生作文,开头写道:“今日偶成中和之诗一首。”下面便是这首诗: 和气春风满洞天,中流砥柱立吾身。 有人问我春风道,笑指寒梅柳陌边。 主考官读了觉得很奇怪,这诗前两句平平无奇,怎么后两句这样得意?于是提了意见,让改写成这样的: 何事于人最可夸,底须阴德立身斜。 春风又报园花发,着意殷勤理落花。 改完后交了卷,主考官看了满意地笑了。 中和原本是指阴阳协调、平衡的意思,在这首诗里被用来比喻做人的道理,“中和之诗”便成了“做做人”的诗。 首句的“中和”比喻做人的状态,因为人是“天地之心”,所以又是“中流砥柱”。第二句的“中和”比喻做人的德行。“有人问我春风道,笑指寒梅陌柳边”暗喻做人应当像梅花一样拥有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大无畏的气魄。全诗用含蓄的言语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决心,体现了刚柔相兼、阴阳调合的“中和”之美。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