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五行属什么意思?

谭其洁谭其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易经》中,“犹”字出现46次。其中属卦中出现的有16处,履卦中出现了8次,讼卦、明夷卦中各出现了三次,无妄、大畜、家人、睽、否、泰、同人、革、鼎、震、艮、渐、归妹、丰、噬嗑、巽、坎、离、兑、乾、坤、未济中出现了一次。这些出现“犹”的字,含义大同小异,都是指犹豫、迟疑不决。

从文字学角度看,“犹”字的本义就是“犹豫”的意思。“犹”字的金文作 ,像两个人站在门前犹豫不前。小篆作 ,形体演变至现代汉字“犹”。 从“犹”的甲骨文、金文及小篆的字体可以看出,“犹”的字形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字形组成——人(或象形的人)和隹(短尾鸟)。古人造字非常讲究对称,“犹”字也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两个字形的偏旁部首是相同或相似的,因此可以认为,“犹”字的本义就是指人和鸟类在行进时,由于对前方情况不明了而停下来的样子。

《说文解字》解释“犹”时说:“行趑趄也。”徐铉注释说:“趑趄,行不便貌。”“犹”字本义是指人有走路时因犹豫不决而站住不走的样子,由此引申出“徘徊不前”之义;由“徘徊不前”又引申出“迟疑”之义;再由“迟疑”引申出“犹豫”之义。这样层层引申,都基于“犹”字的本义。 所以,司马迁写《史记·项羽本纪》时,写到项羽犹豫不决,就用了“犹”字:“项王犹豫未定。”“项王乃欲东渡乌江。项伯等急止项王,项王犹有馀愤。”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