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五行是如何划分的?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刚好最近研究了一下这个领域,就随便谈谈自己的看法好了(虽然水平有限)。 首先,关于“五德”。《尚书·舜典》中有载,“舜,惟昭明,离兆百姓。”孔安国传:“舜能明彰德行于天下也……能为四方立界分。”舜的时候已经有德行的概念了。所谓“德行”,其实指的就是五德——仁、义、礼、智、信。《礼记·祭统》中提到祭祀时要体现“五祀”,即“立庙,右社,左稷,曰:‘此先王之所以神化万物、社而祀之,而为之立庙,君亲之。’”其中的“社”“稷”就是指的土地神,也就是土地之神要祭祀,而且要建社庙来祭祀。
这里其实已经提到了两种祭祀的方式——“立庙”和“社而祀之”。前者是帝王将祖先的灵牌置于太庙之中来进行祭祀,后者是指天子亲自到土地神的庙宇中进行祭祀。其实这两种方式在汉代开始已经被官方认定,《汉书·郊祀志上》中载:“帝亲执笾豆,行酌献之礼。按祀圜丘及方丘,用特牛;宗祀明堂则用少牢;享太上皇、皇帝、太宗之庙及祖庙,皆祝版置坛上。”其中提到,祭祀天地时用特别准备的牛,在明堂祭祀时采用少牢(猪牛羊三牲齐全)。给祖宗的飨宴,在坛上摆好祝版。可见汉代对祭祀礼仪的规定已经非常完善了。
到了唐代,官方认定的祭祀方式就已经确定了——唐开元二十七年十二月敕:“历代帝王,每至仲冬,令有司迎神於郊外,设位於两庑间。自今以后,其仪注用冬至祀天典礼。”也就是说从唐代开始,冬至祭天仪式在官方被确定下来了。而这一仪式一直被沿用到现在。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探讨一个问题——先天后天的问题。这本质上是一个阴阳理论的问题。如果说阳代表男子,阴代表女子的话,那么先天指的是父母所给的禀性,后天则是后天所学所养的性格。
在道教哲学中,阴阳是贯穿始终的概念。道教认为,人刚出生的时候,天地之间阳盛阴微,所以人的身体刚硬如竹木,所以道家的养生之法提倡“节欲保精”,因为精气乃人身阴阳之气,非常脆弱,需要谨慎保存。过了童年,人的阳气渐长,阴气渐消,进入青春发育期,如果这时候男女阴阳相配,则成大事。所以古人重视婚礼,认为这是一件阴阳交会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