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洋房和别墅?

麦诗花麦诗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洋房”是一个混杂了历史、经济、地理、建筑等诸多元素的复合概念。要理解“洋房”,要先从它的源起开始探索

1. 历史的渊源——西式住宅在中国的第一次流行 洋房这个概念诞生之初是指西方舶来的欧式别墅。

十九世纪中叶,上海等地出现一批仿欧洲风格建造的私人住宅,被称为“洋房”或“洋房子”。此类建筑大多为三层砖混结构,带有坡屋顶、花饰阳台,外观上西味十足。它们与同时期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相比,无疑是极其现代时髦的居住样式。

20世纪初,随着上海等沿海城市外资企业的增加以及租界区的不断扩大,这类“洋房”的数量也迅速增多起来。到30年代,上海的“洋房”已经多到无所不包的程度。据记载,当时上海共有4万多家住户,其中洋房住户就达1.7万家,几乎一半的家庭都住在洋房里。

除了作为居停之外,这些洋房也被用来做商店、旅馆甚至是剧场。在民国时期的报纸上经常出现有关某地新起“洋房”的报导,它们大多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功能,比如某地出现了娱乐性质的“洋房公寓”或者某地出现了用于教学的“洋房教室”等等。

总之,在当时的中国,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因此也有人形象地将这一时期的中国人生活称为“洋房生活”时代。

2. 经济的背景——中产阶级的形成和中欧美生活方式的影响 中产阶级作为消费主体的存在是洋房得以兴起的经济基础。

晚清以来,中国社会的上层阶级由于受到西方列强侵略以及内部战乱不断的影响,其人口数量相对处于下降趋势;而中层阶级则因受到列强的挤压始终难有出头之日;仅有底层民众人数一直在不断增加。

辛亥革命后至解放前夕,中国社会的中层力量逐渐强大起来并形成了庞大的中产阶层。他们收入稳定,崇尚文明、节俭的生活方式,同时具备足够的消费能力。

受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感染,当时的国内消费品市场呈现出了新的面貌。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在以空前的速度普及着各类洋货。

以住房而言,以前社会阶层普遍固守传统,有钱人也多乐意花大价钱建一栋豪华的宅子,以彰显身份地位。但是到了民国时期,随着中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他们的居住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中产阶级甚至愿意花巨资移民国外,而在国内仅仅买一套装修精致的小洋房。因为对他们来说,住房不再单纯是一种居住场所,而是体现着一种品味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无论是城里还是乡间,随处可见那些有着明亮窗棂、宽大露台以及小巧玲珑的花园的洋房,这些洋气的建筑无疑给沉闷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新鲜的气息。

3. 地理的因素——沿海城市优先发展并集中了全国的高端住宅资源 中国作为一个沿海国家,自然资源丰富且工农业基础雄厚,因此有能力建立多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随着近代经济的发展,这些城市的对外交往日益频繁,特别是受到西方文明影响的机会更多。因此这些城市首先引进了现代建筑理念,并优先发展起了现代化的住宅区。

以上海为例,早在清末新政期间,上海就开始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兴建大量新式里弄住宅。此后,又有多幢高档住宅区如静安寺广场(现南京西路)、虹口公园(北苏州路)、汉口路石库门住宅等拔地而起。至此之后,上海的住宅建设似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各种风格迥异的别墅和洋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大郊县。

到30年代,上海已拥有全国最多的别墅和最高质量的住宅。据统计,整个上海市区及近郊区当年新建住宅40845幢,而市区内的“洋房”就有将近39000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