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乒乓球要抛高于16cm?

艾松艾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理解的是这样,可能不对,请指正。 乒乓球比赛是在球网上面进行的,在击球瞬间运动员是处于“空中”的(相对于羽毛球来说),为了保持这个“空中”状态,需要把球举得高一些。如果举得太低,在连续快攻时就容易踩到网脚甚至摔坏。 如果是为了保证高度而采用高抬手方式的话,那么对手臂力量和手腕控制力要求就很高,普通人很难做到又高抬又精准。如果是为了保证稳定性而适当降低击球点的话(比如像题主说的20厘米左右),虽然不容易出现极端情况,但却会牺牲速度。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找一个合适的击球点,既能保证一定的高度又能控制好力度和准确性。

我认为这个合适的高度就是16厘米左右吧。太高的地方肌肉很难快速发力,同时由于距离远一点也能一定程度上减轻由于突然发力造成的身体损伤。太低了就不太能控制住力度和准确性。 这个数据是我凭感觉说的,未必准确,欢迎指正。

辛光灿辛光灿优质答主

在乒乓球发展历史中规则变动一直是非常频繁的,这其中判罚发球违规一直是让运动员最无奈的事情。我们先不管一些故意以违规发球骗取分数的运动员,只说一些发球基本规范的运动员,他们也很难避免不踩红线。

其实乒乓球发球技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炉火纯青,很多运动员发球时不但能高速旋转,甚至能制造下沉、左侧上旋等多种罕见旋转。然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种十分怪异的发球技术诞生了,这便是“遮挡发球”。所谓“遮挡发球”即运动员发球时用握拍手的手掌完全遮挡击球瞬间球的状态和动作,在70年代中期的世乒赛就曾出现3位熟练掌握该项技术的选手,这3人均为瑞典选手,所以这三项被称之为北欧发球。

北欧发球出现以后,在当时规则的庇护下成为屡试不爽的得分手段,曾出现多次3板之内就解决战斗的状况,比赛的精彩程度受到了极大损伤。国际乒联在经过数度辩论,并征得瑞典乒协同意后决定开始修改发球规则严格限制发球动作。

国际乒联从1984年开始逐渐修订发球规则,并与1994年进一步细化发球要求出台了乒乓球发球抛球必须高于16cm的规定,由于遮挡发球的致命缺陷就是不支持高抛球,这项技术在规则限制后迅速消失,但对广大习惯了传统发球的运动员来说16cm高度的限制还是十分苛刻的,这也造就了90年代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发球违例是判罚最多的事情,尤其不少退役运动员做为教练员带出一大批学生,这些学生基本都掌握着不合规则的发球技术,这也一度引起较大争议。不过从整体来讲,新修订的规则更加完善,也极大的提高了乒乓球运动的观赏性,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