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字五行是什么?
《说文解字》:“武,楚也。从止从戈。”段注: “此古今文字之异。”引之云:凡言从某某者,謂古文。 古文之形,从「止」、從「戈」。今文作「武」。 「止戈為武」,亦即戰爭之義。《詩·鄭風·清廟》:“肅雍敬莫。”“莫”,本指射箭節奏。緩和,不疾不徐。由此衍生出“止戈爲武”之意。
《易·離卦》:“利貞,亨。畜牝牛吉。”疏曰:“贞,正也;畜,養也。離為婦象,今以雌牛養之,既正且吉,明離之四陰處中,不失其正,故能成離之正德也。”宋·蘇轍《離騷解》則云:夫正者,當位而立,無往不利者也……正而不邪,靜而自得,雖動而和,此離之所以為正也。”
由此可見,「武」之本義,是指戰士在軍陣中正當其位,動作整齐有節奏。 因戰爭需要「止戈爲武,故武與兵相通。後世用武,多用其戰爭意涵。戰爭又生發出「攻伐」之義。
《漢書·食貨志上》:“戰國時,列國貪謀,攻伐無已時,田疇奇貨,淳于髡論賦。”師古注曰:“攻伐,謂侵奪他國土地也。”因此“攻伐”又引申出“征討”的意思,如杜甫《洗兵马》所云「春雪初飽麥,戎車已拂塵。餞行多騎馬,駐蹕少行人。」
以上所言,皆就「武」字之本義而言。至於衍生的各義項,則與兵事沒有多大關係了。 最後,簡單說一下「文武」。《周禮·大28師》有“五旅長”,注曰:“旅,五百人。”《秦策一》:“萬乘之国有三,千乘之國有九,百乘之國有六十。”可知,一旅之大體相當於一千人的小國。五旅之長,就是五千人的軍隊的領軍統帥。
《六韜·軍營》:“五百人而軍,將軍一人。”可见,一軍大致相當於五十個師。五軍之將就是二萬五千人。春秋戰國的諸侯國,大小不等,大的像齊國、魏國,小的像魯国、宋國,其疆土人口都不相稱。有的國家,軍隊雖然不大,但領域卻極其寬廣,像吳國、越國便是如此。
所以,「文武」並稱,本意是指掌管軍隊的官員兼職文職。後來便泛指正務,特指文化教育方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