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基金是什么?
“快乐基金”是2015年由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家提出来的,指的是政府为公民提供的免费公共服务开支。这些服务应当使所有人受益,无论他们是否有钱,无论他们工作与否,也没有人会因为使用这些服务而陷入贫穷的境地。 举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快乐基金:在美国,有65岁的老人可以获得联邦政府发放的养老金;在英国,任何年龄的男人和女人只要年满16岁且没有工作就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而在澳大利亚,所有儿童都可以得到政府的补贴以支付托儿费。简而言之,这些国家认为,如果人们有需要并且愿意努力工作,他们就应获得这些物资和服务,无论是食品、住房还是保健。这些国家相信,每个人应该有权获得基本的生活条件,而不论他们的财力如何。
现在有很多国家都在实施快乐基金,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但也有很多国家还没有建立这项制度。目前在中国,只有少数城市在探索实行这一制度,比如上海。 在这些推行快乐基金的国家中,人们对享受公共物品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公共物品的概念是很重要的一个范畴。该理论认为,由于提供公共物品的收益具有外溢性,因此市场无法有效地配置资源。这意味着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市场将会导致低效率。为了取得效率最大化,就必须由政府直接提供公共物品。但是,由于政府的存在是建立在税收的基础之上,因此提供公共物品最终又要归结到纳税人的负担上。
随着福利国家的兴起和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开始转变。在很多国家,特别是欧洲,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税收并不是一种额外的支出,而是公民应尽的义务。纳税人并不像之前想象的那样在缴纳税款后受到损失,相反,他们通过税收支付了政府为其提供的公共服务,而这些服务正是他们所期待的。正如亚当·斯密所说的那样,“给予他人以公平正义,同时,也给自己以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