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5月五行缺什么?
五行的本质是古人用来解释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一种规律,而并非人们所认为的某种物质或力量。古代中国用五种最基本的元素即木、火、土、金、水来解释世界万物的构成。 那么这些元素的由来又是什么呢? 在五行之中,木代表“曲直”,意为能够生长、条达舒畅;而火则具有光明与热量,具有向上一阳的特性;土为稼穑之义,为万物之母,土能滋养、化育万物;金为刚锐之质,有收敛肃杀的性质;水是滋润、向下流淌之物,具有寒凉、向下阴柔的特性。 五行的这种特性与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现象的属性相一致,因此被广泛应用到哲学、医学和历法等方面。
在《史记·天官书》中记载着一种根据五行来判断恒星位置的方法——星占术,这种方法将天上星座划分为五个区域(即五大行星所在的方向)并以此判定地球上将要发生的事,如《史记》记载了秦二世三年十一月彗星出现在东方属木区,而当时正是项羽破长安,关中无主之时。由此可见五行在当时的地位之高。 而五行学说也随着人们对自然的不断探索而在后世得到完善和发展。
比如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五行皆气的观点,他认为天地之间充斥着阴阳二气以及五种基本元素之气,这五种元素相互滋生,互相转化才形成了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变化过程。 元代学者朱世杰提出将“阴阳五行的生克关系引入到数学运算当中”的观点并在其著作《四元玉鉴》中得到应用。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也对此作出过贡献并提出“五行相生说”的新观点。
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中仍然不乏有关五行的印记,例如以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作为字根组成的汉字,它们大多代表着不同的意思(如“车”“子牛”)或者表示某事物的性质特点(如“休心”“可”等);再比如我们常会看到的带有“金”字的金属物品或是含有“水”的液体等等……这些都是对五行学说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