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居民杠杆是多少?

祖小培祖小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15年之前,国家是允许银行通过同业业务、信托产品等间接融资的,当时监管并不严格。2013年底国家发现银行通过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等买入非标准化资产(也就是当时俗称的“影子银行”)规模超过87万亿元,而当时整个社会贷款余额也只有200多万亿元;到2014年上半年,这个数据仍然没有减少,所以当时社融(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2.9%。

2014年以后,政府开始整治金融乱象,清理不规范的融资行为,因此这部分通过影子银行业务融资的资金就通过其他渠道流出。为了监测资金流的情况,央行建立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将金融机构的融资总量纳入监控范围,并且根据期限结构分为流动性、贷款和债券三类,分别计算各项指标给不同机构打评分。这个打分指标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监管指标,包括不良率、拨备覆盖率等等,当然还有资本充足率这些硬指标。

据称当时一些大型银行的监管分数是没有达到要求的,因此必须通过发债补充资本以维持评级稳定。我曾在2016年底算过一笔账,假设当时社会融资需求为100万亿(后来实际值应该更高),而银行可提供的信贷规模为60万亿(后来实际值也远低于这个数字),那么缺口约为40万亿元。如果全部计入家庭部门,人均负债率为GDP的42%左右,相当于日本上世纪80年代水平;如果全部计入企业部门,资产负债率为GDP的66%,接近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的水平。虽然当时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非常大,但整体风险仍然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从那时起,监管部门开始严控银行放贷,鼓励银行以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即所谓的“明股实债”),同时不断压低贷款利率,促进融资成本下行。到了2017年,宏观经济形势出现显著好转,加上财政政策发力,基建投资大幅上升,企业融资需求明显回暖。

央行在2017年开始降息,引导LPR利率下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与此同时,资管新规出台,打破刚性兑付,禁止资金池业务,对信托行业形成重大打击。至此,通过银行间市场间接融资的通道算是彻底被堵死了。 除了通过信托公司等委托贷款之外,此前企业还可以通过融资租赁实现融资,但这个领域也有严格的监管要求。

最近看到的消息是说国资委准备放开了对央企租赁公司的限制,再进一步开放租赁市场,我觉得这会对整个社会的融资格局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