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几兄弟结局?

芦凡馨芦凡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连续几个月蝉联剧王的好剧《长歌行》这两天正式收官,但很多人至今都觉得有些意难平,主角团们固然有很多可喜的收获和成长,但也有一些让人迷惑的抉择。例如,李建成之子李恪,明明可以有一个很棒的未来,他却选择逃离长安,跟随哥哥们的足迹周游四海。而他的三个哥哥,李泰、李承乾、李元吉却都没有什么好结果——

·李泰谋逆,被废为庶人,流放均州;

·李承乾谋反,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

·李元吉被陷害致死。

这么看来,李恪追随哥哥们落发现实并不值得太难过。不过,李炽觉得,既然你舍不得哥,那就好好活着,将来为兄长们复仇,而不是现在悄悄离开。可见,李炽对李恪是极其不放心。其实,他的担心不无道理,别忘了,他的两位哥哥李泰、李承乾都因权力之争而遭祸,就连他自己也曾被父亲李世民立为太子后又废掉。而李恪又恰恰是一个极具野心、且城府深沉之人。

16岁便暗中从雍州逃出,前往洛阳寻求祖宗遗迹,打听父亲的去向,并为造反做准备了。(可见,他从小就很有抱负)

20岁,便暗中与弟李祐(后被封为滕王)及诸丹元宗景等,在洛阳城聚众起事,以迎接中原的皇族子孙为主,并自称“天下都不伏”,史称“李恪之乱”。虽然没成功,但其勇气可嘉。(这算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了)

31岁,得知父亲李世民之难,李恪便在越州起兵,支持杨智仁称帝,准备重回长安,夺回权力,重振家门,可惜无人支持。

32岁,在永徽四年(653年),遭到朝廷权臣李绩、长孙无忌谋害,李恪痛恨李绩挖了他们家的祖坟,而李绩是为了避祸。李恪在与李绩交手中,曾大骂李绩:“贼臣篡逆,尔自杀吾君,何意以逆陵欺吾也!”李恪遭人诬陷与西州刺史失期,而且又在城外放马,耽误了进宫拜见皇帝,罪该万死。李绩为了惩罚李恪,就挖了李恪家的祖坟。(可想到,如此仇恨,即使被废,也要逃走)

从《唐故特进魏国公李彰碑》记载中,也可看出李恪与李泰的矛盾。

“公讳恪,爵升县公。……太子承乾废锢,长孙庶人幽灼,海内侧目,皇纲崩颓,人欲横流。公与杜荷、王昱、尹始等,俱集洛阳,私构异谋,以求快速。王师讨伐,尹始奔逃,杜荷刑具还在。公乃入关……及太子建成、齐王元吉男女,或杖,或徒,或死者非一。长孙无忌、侯君集等,威逞异谋,诸武陵藉,倾动天下。……公愤毒婴胸,潜蓄异图,近结匹夫,远连蕃镇。……为五陵豪杰所推重。公乃潜结士马,通贡蛮夷,远交胡狄,以待天时。……公归终天年,以孤子继嗣,竟亡赖厥后,不获承基。”

可以看出,李恪虽然喜欢装疯,但其实是一个有野心、有计划、敢冒险、敢反抗的不屈武士。

从唐太宗亲笔所书之“逆冢”及“祭侄文”中,也可看出他对自己这两个儿子的感情之深,和对兄弟情深的挽留:

逆冢(李建成、李元吉被害处),松柏蕭森,榛楛济济。虽遂兹草木,曾未喻予心之悲。虽陶匏芷若,聊以抒余恨于万一。

祭侄文,维贞观十八年,八月四日,皇帝遣使葬于翼宫,敕祭六郎文:玄霸聪明,天姿英勇,有凌霄之奇志,无起帆之丰约,弃其英髦,早坠佳地。哀荣虽洽,殒逝弥感……

李元吉既亡,李泰、李承乾之争愈烈,这对李恪都是威胁。而李治的地位,实际上是依靠张玮的帮助下才取得的。所以李治与李恪的关系,其实很微妙。李治虽然做了皇帝,但并没有对李恪怎么样,反而在李恪死后,将公主嫁到柴氏。可直到李恪死后一年,李治才正式封他为驸马都尉。(可能,是为了拉拢柴氏。又或者,真的可怜李恪)

也有人说,李恪之所以被流放均是,是因为爱上了梁德妃。但《新唐书》、《资治通鉴》中都明确记载了,李恪因“阴结羽党”而得罪,与爱情绝缘。

结语:其实,关于李恪之死,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李恪因为知道太子李治被篡位的事,去长安城喊冤而遭人暗算。但是,没有证据。而《旧唐书》更倾向于认为李恪醉酒后,跌死都山。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