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有寄生虫怎么办?
家长之所以给孩子用药,原因通常有两个:一是孩子出现了一些诸如营养不良,发育不健壮、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等不适情况;二是去医院检查,大便中找到了虫卵。其实这两个都不是用药的指征。其实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很常见,多数是正常现象。
一般情况下,婴幼儿生长发育每年都按着正常的轨迹进行,即使体重增长稍有不足,身高仍然能够正常增长。所谓的营养不良其实是相对而言的,而不是按什么指标实际测量过的结果。婴幼儿的睡眠时间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个体差异很大,也和环境、护理习惯有关。有的孩子确实比其他孩子睡得少,但只要第二天没有表现处异常兴奋和异常疲倦等,也应视为正常。所以,以上这些情况即使存在,也无需考虑驱虫。
如果确实从大便中检查出有虫卵,则要按情况区别对待:绦虫和血吸虫等的虫卵在大便中发现,则一定需要治疗;蛔虫如果每年检查都有虫卵,出现过脐周疼痛,或者确实有上述所说的食欲不佳、睡眠不稳定、生长发育相对较慢等表现,也应该治疗;蛲虫可以造成孩子的肛周瘙痒,导致睡眠不安,因此,如果有蛲虫的虫卵,也应治疗。
在确定需要治疗时,用药的最好时间是11月底至12月初,因为夏季是肠道寄生虫病的高发季节,经过9到11月份3个月的消耗,在12月份时,存留的虫体及排出的虫卵活力最弱,是最容易根除的时期,此时驱虫,效果最佳。如果错过这个时候,在次年的5到6月份也行,但不能再晚。因为进入7月份之后,天气变热,人体出汗多,肠胃功能不稳定,虫体活跃,都不利于药物的吸收,影响疗效。另外,寄生虫在4到6月份正处在成熟期和产卵高峰,此时药物极易刺激虫体和肠粘膜,导致肠道炎症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