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生肖是什么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是12地支对应的动物,也就是12属相的由来。 其实还有一个“地支纪年法”。这就是以十二种动物来纪年的方法。用这种纪年法,一年就对应一种动物,六年重复一次。比如今年今年是鼠年,明年就是牛年,后年是虎年……如此循环往复。 在我国古代,人们最早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和“农历纪年法”。但是这两种纪年法有一个弊端:只能显示年份,不能显示月份和日期。而“地支纪年法”就是在两种纪年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以年为单位,并确定了每年的第一个月(正月)属于哪个季节,第二个月(二月)属于哪个季节等等。这样就把年和月份联系在一起了。
为了进一步细化时间概念,古人把一个周期划分成十二份——每个月分为上、中、下弦;每一天又分作上、中、下午。每一周期,由新月到满月,再由满月到新月,为一周期循环,并且分别对应着三种颜色:月缺时,天空中露出水蓝色的清辉,叫做“朔”;月牙逐渐变圆,天空中渐渐展现出金黄色,叫做“望”;当月亮圆满时,天色则呈现出一片深蓝色,叫做“晦”。于是人们根据这十二种不同的天气现象,将周而复始的时间重新划分为12个部分,每部分对应一个月的天气,并给每个部分都取了一个生动的花的名字: 那在这12个月里,哪些日子是“黄道吉日”呢? 在每个月的初八、十六、廿三有“上弦月”,在每月的初一、十五、二十三有“望"(满月),在每月的初七、十七、二十七有“下弦月"。
中国人有十二生肖的排序。有的认为生肖排序是根据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地支相生相克的顺序来确定的。也有人说生肖排序就是十二生肖正常的时间顺序。
其实,这些说法,都犯了一个常识错误:生肖和地支没有关系!生肖是中国特有的十二人生肖动物,而十二地支是中国古代创立的计时系统,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
生肖是随着干支历的发明一并产生的,干支历使用天干地支顺序相配来标记年份。干支历最早来源于商周。东汉时张衡著有《灵宪》,记载“夫历纪以正时,时所以纪成事,其用至广,不可斯须废也。古文星经存者有数家,而行事、灵宪,于今最密。”这里清楚的说出了“星经”。所谓“星经”,就是根据太阳在星空中所处位置,来确定时间周期的纪年方法。
太阳在星空中运行一周是一回归年,大约是365。25天,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因此太阳在天球上运行一周需要366。25天。这366。25天需要一个单位来分割,古人参照了木星的运行速度。木星是中国古代称谓,中国古代称为“岁星”、“镇星”,也就是太岁,《诗经·幽风·七月》中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这里的“岁”指的就是木星。“星纪”是中国古代的纪年单位,一星纪相当于木星运行一周的时长,大约是十二年。每一星纪被分割为十二个“年”,就是太阳运行一恒星日的时长366。25天。古人用十二种在神州大地最常见的事物,即十二生肖来标记这十二个“年”。
十二星纪纪年,是纯粹的天文历法,因此在纪年中,就不存在什么生肖相生相克的说法。十二星纪纪年也是“天行有常”的规律,并不和地球上人事活动发生关联。从商朝开始到西汉初期,十二星纪纪年和地支相分离。
秦汉时期,古人对木星的运行规律有了精确的认识,木星运行一周即一星纪,和以366。2564日为365。2564日为一回归年的干支纪年法周期吻合。因此秦代开始,有意识的将十二星纪和干支纪年法相配。东汉王充的《论衡》中记载了十二生肖和十二个月份的对应规则。这种对应的规则,一直延续至今。
但是十二星纪纪年,还是和地支无关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按照干支纪年法纪年,干支纪年法中,年份的标记是以干支的首者为起点,即“甲子”。因此十二生肖也按照地支相配规律,以子鼠为起点,开始排序。这就是十二生肖排序规则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