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金能生什么?
首先,明确一点,五行相生其实是五行间的作用关系,这种作用是互相的,而不是单方向的。这一点经常被混淆,比如经常看到“水生木”的说法,其实应该表述为“水木相生”或者“水木互生”才是正确的。 其次,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相生与相克两种特性。所谓相生,其实就是相互资生的意思,它有一层更深层的含义,就是彼此之间存在阴阳属性相同的关系。五行相生的具体方式是:水(阴)生木(阴);木(阳)生火(阳);火(阳)生土(阳);土(阳)生金(阴);金(阴)生水……也就是说,在上生下的过程中,总是阴上行而阳下行的。这就是说,当一水(阴)生一木(阴)时,也就是水中的阳气开始生发,向木进行转移的过程;当这木(阳)燃烧尽后,木中的阴气开始上升,以滋水之阴。所以古人讲,“阳得阴而生,阴得阳而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五行之中只有木、火、土具有生克制化的规律,因为它们属于有形之物;而金和水是无形之物,其相生相克也就没什么规则了。但这里要说明的是,金生水,而且金旺的情况下才能生水,这是因为金的阴性大于水的阴性,也就是阴中有阳的缘故。而土当然是不克水的,不然怎么会有“水土相合”呢! 第四,除了金和水之外的其它五行,其相生都是指阴阳同气的互相促进,是一种非常友好和谐的作用方式。
木曰曲直,曲直是生长的意思。“曲”指屈曲盘旋,“直”指直立,指植物的生长或伸展的过程 。因为木具有枝叶舒展,能曲能直,善于生长的特性,引伸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木行。如春季气候转温,大自然生机勃发,万物滋长,草木在此时生发,故春季属木。肝喜调达而有条不紊,有推动气血运行作用,功能“疏泄”,如同木子吐青、木本伸长而具有生发一样,故肝属木。此外,与木的特性相似的眼、爪、筋、韧带、春、南方、青色、酸味等事物也属于木行。由于一个行含有若干种属性相同的事物,互相之间有共同的规律,所以说,五行彼此有促进、协同的关系,这种关系叫做“生”,又叫“母子”关系。按照这种“生”序,木行是生火行的,即木是火的母亲,火是木的儿子。以此类推,其它各行也有相生关系。所谓“克”即是制约、约束、抑制的意思。凡具有肃杀、肃降、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归属于金行。秋令凉风习习,植物萧杀,草木枯凋,故秋天属金。肺气清肃下行,有疏通大肠之功,故肺属金。还有与金的特性相似的鼻、皮毛、大肠、西部、白色、辛味等也属金行。
总之,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实际上就是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体各个脏腑形质之间相互协调平衡的关系。正常情况下五行是保持着这种平衡的。一旦这五行之间失去了平衡协调,就会出现异常现象。如在自然界出现了水旱风霾的灾害,在人体出现了脏腑病症。
五行之间不仅有相生相克的正常现象,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出现生克异常和相侮、相乘的反常现象。所谓相侮和相乘,都是相克的反序现象。相侮即“反侮”。就是侮其所不胜,以强凌弱之意,也称反克。所谓相乘即“以强凌弱”“以盛制衰”的意思。正常情况下,相克中的被克者即“所不胜”对于克者即“所胜”有制约作用。当五行相克关系由于某种原因被破坏后,这“所不胜”的反被“所胜”所乘。例如以木与土的关系为例,在“木”克“土”的正常相克关系中,“土”对“木”的一定量的克制,限制了“木”肆意妄行。假若由于某种原因致“土”被“木”过度克制而衰弱,那么,其余五行中的“水”,则不能依顺“土”被“木”克制这一正常的相克规律,即不能制约比“土”更强的“木”,而“木”由于“土”弱,势无所拘,即“无所畏”则会恣肆妄行,这就是“以强凌弱”。同理,其余各行也有相侮、相乘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