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服止痒药有哪些?
根据药物作用时间的长短,皮肤药物剂型分6类,包括溶液、洗剂、酊剂、乳剂、软膏剂和涂膜剂。其中,软膏剂和涂膜剂使用时间最长,尤其是夏季蚊虫叮咬之后涂抹驱蚊软膏,冬天擦润肤霜预防皮肤干燥、脱皮,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而溶液、洗剂多用于皮肤病早期治疗,如湿疹、荨麻疹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又出现了喷雾剂(含液体石蜡)、泡沫剂及空气加湿器(粉剂)等。这些剂型不同,所含药物的浓度差异也很大,因此在购买时需看清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以防出现副作用。 常用的外用止痒药分为抗组胺药和局部麻醉药两大类。
1.抗组胺药有抗过敏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断组胺作用于嗜碱性粒细胞引起的瘙痒症状,从而起到止痒的效果。目前常用的抗组胺药可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 第一代主要包括苯海拉明、多塞平、扑尔敏等,主要对抗组胺的H1受体,有抗过敏、止痒作用。但此类药物抑制组胺的作用较弱,见效较慢,长期使用易出现耐药性。服用此类药物期间,需注意饮食,少吃容易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等。 第二代主要为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与第一代相比,其抑制组胺的作用更强,起效更快,不良反应较小。
2.局部麻醉药主要对痛觉有阻滞作用,包括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对于由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所致的接触性皮炎所导致的瘙痒也有较好疗效。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体质等原因,用药应格外谨慎。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用药后的反应,一旦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严重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同时,家长应为孩子做好个人卫生,勤换洗衣物,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哪种外用药,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不可擅自滥用,以免引起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