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怎么增长gdp?

申安江申安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GDP这种数据,只能反映一个时点的经济状态,无法反应一段时期的过程(当然,用同比和环比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所以,这个增长是从哪一刻开始的,增长了多少,都没有办法从GDP本身得到答案。 不过,我们依然可以从GDP的构成来看一看经济增长的情况。

GDP由最终产品和劳务支出组成,而最终产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消费物品和劳务,另一类是投资物品和劳务。

一般来说,一国经济的增长有四个来源:居民消费的增加、政府支出的增加、居民投资和出口的增加。在这四种因素中,只有居民消费可以说是真实国民收入的增加,其他几种形式都是货币在一国范围内的流动。要分析GDP的增长原因,必须要弄清楚这四个因素的变化情况。(这里为了简化问题,不考虑通货膨胀的问题。)

1. 消费

居民消费一般被分为两类:一类是耐用消费品,如汽车等;另一类是非耐用品,主要包括食品和服装。随着收入的提高,消费者对这两类的消费都会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会有所不同。在收入增长的初期,通常非耐用品消费的增幅会大于耐用品,这是因为非耐用品多数属于必需品,其需求收入弹性较小(即收入变化1%,对商品的需求变化不大),而耐用品属于可选消费品,其需求收入弹性较大(即收入变化1%,对商品的需求变化很大)。在初期的收入增长过程中,由于对非耐用品需求的提升作用远大于耐用品,因此总需求会增加得更多,经济增长也由此带动。但随着收入的继续提高,消费者会逐渐增加对耐用品的消费,因为此时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已不再用于储蓄,而是全部或大部分用于消费,而耐用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又相对较小,因此此时总需求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耐用品消费的增加。可见,在收入增长的初始阶段,总需求的变化主要来源于非耐用品消费的增长,而在收入增长的后期,总需求的变化则主要来源于耐用品消费的增加。

2. 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共物品支出,如国防、警察、治安、公共医疗和教育等,此类支出通常由政府全额负担;另一类是私人物品支出,如公路、水库和建设等,虽然这些项目的收益通常也会体现在税收上,但从性质上看,此类项目应视为居民的私人消费,只不过因其规模巨大,往往会被忽略而已。 在经济发展初期,政府的公共物品支出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明显上升,这是因为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公共福利增加的过程,同时,政府还要承担因经济增长带来的各种成本(如环境污染治理和失业救助)。然而,无论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政府支出的增加都会导致总体需求上升。但在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这取决于商品的供求状况),政府支出的增量会对总需求的影响变得相当微弱。这是因为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会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后逐步积累财富,因而对私人物品的支出将会随之增加,而此时再增加公共物品支出并不会引起总需求的大幅增加。可见,在经济增长的早期,政府支出对总需求的影响显著,而在收入达到一定水准后,政府支出对总需求的影响将变得微不足道。

3. 投资 投资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物质资本的投资,比如企业的新建厂房设备,这会导致固定资产的增加,进而引起生产能力的扩大;另一种是人力资产的投资,如职工的培训,这一方面不会直接引起实物资产的增加,但其效果却可能体现为生产力的提高和潜在收入的增加。 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物质资本的有形性及其与产出之间的紧密关系,其增长率会受到通胀的严重影响。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无形资产重视程度的提高,人力资产的投资比例会随之上升并逐渐超过物质资本。此时,经济增长不仅源自于实物资产的增长,更源于无形资产(包括人力资产和知识)的贡献。可见,在经济腾飞的过程中,投资结构会从偏重于物质资本转变为偏重于人力资产和知识。

4. 出口 出口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货物为主的出口,其增长受供需关系的影响较为严重;另一种是以服务为主(如金融和人力资源)的出口,其受供需影响相对较小。 在经济增长的初期,以货物为主的出口由于其价格和数量受到供需影响的强烈刺激,其增长速度往往会快于以服务为主的出口。但由于后者所承载的知识和技术含量更高,其在整个出口中的比重会有一定的上升。尽管以货物出口为主的边际效益可能在下降,但整个经济的边际效益却依然能够维持较高水准。可见,在收入增长的初级阶段,出口主要得益于货物产量的增加,而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快速转移,以服务出口为主体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必然到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