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是属五行什么?
从哲学角度讲,世界是由物质构成;从科学的角度讲,世界由物质、能量、信息构成(这里的信息不包括计算机中的信息)。 那么问题就变成了,电是一种物质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物理学中把物质定义为:具有质量的物质形态。而电是有质量的,比如一个移动的电荷就会产生力的作用。
但是,既然电是一种物质形态,那它一定是四维时空里的东西吗?或者说,它是坐标系里的某个点或线吗? 其实也不是。严格来讲,电这种物理量属于“场”的范畴。所谓场,可以理解为在某一区域内存在的一种物质形态。比如重力场、磁场等等。它们都是特定区域的某种物质分布状况。 场的特点是不需要传递它的介质。也就是说,它可以远距离传播自己而不需借助任何载体。比如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磁场强度,与产生这个磁场的电流强度无关,即使电流很弱,甚至接近于0,其磁场强度也几乎不为0。这是由于小电流产生的磁场被称之为“感应磁场”的缘故。
中医五行学说是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防治的纲领,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构成的,以及由这五种物质运动变化生成的。宇宙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既然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构成的,五者之间存在着气机运动的关系,也就是他们之间存在着的相生相克的关系。
比如何说呢?相生之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相克之序则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人的五脏,按照五行的属性予以归属,就形成了以五行为核心的五脏系统,即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脏系统的形成,除了借助五行各自的属性以外,主要是根据五脏之间生理功能上的联系,把它们与五行相类的属性结合起来,再按照五行生克规律来解释和阐明五脏生理功能的联系及其平衡协调的关系。例如,木曰曲直,肝喜条达而具有疏通之义,故把肝归属于木;火曰炎上,心阳具有温热之功,故把心归属于火;土曰翕(xī)辟,脾具有运化(升清降浊)之功,故把脾归属于土;金曰从革,肺具有肃降之性,故把肺归属于金;水曰润下,肾具有藏精、主水之功,故把肾归属于水。
相克次序是: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肾水克心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相克调节,使五脏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人体的物质代谢保持平衡协调,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脏腑的生理平衡。如肝克脾,则肝能助脾,肝疏达,疏泄条畅,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即说明肝木能疏达脾土;脾克肾,则脾能助肾,脾的运化功能正常,肾的藏精功能和主水的功能亦正常,说明脾土能摄纳肾水;肾克心,则肾能助心,肾水充足,既能营养心脏,又能温煦心脏,使心功能正常,亦能制约心火,使心阳不致过亢;心克肺,则心能助肺,心火足可以助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使肺气宣畅,肃降正常,肺的呼吸正常;肺克肝,在肺气肃降正常的情况下,肝脏之气也能保持正常条达,肺主制怒,所以肝火亢盛或急躁易怒之人,应培养肺金,以达到制约肝木的目的。
中医五行和五脏相合系统,还和自然界相互协调,如春天与肝相应,所以春气通肝,肝旺于春,春气通于肝,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窍为目、在时为春等。按照五行学说,人体和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人体的脏腑系统和以五行为代表的自然界的五大物质系统,通过经络、气机、脏腑,互相被联系起来,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保持平衡协调。人体的五脏系统和自然界的五大物质系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五行为媒介,互相取得协调和统一。如果五脏之间打破了相生相克的规律,或被外界致病条件所影响,人体就发病、生病了。
例如,肝属木,脾属土,肝木能制约脾土,使其功能不会过亢:反之,若肝木过旺,克伐脾土太过,则脾土功能被抑制而致病;反克则生病,即脾土本应制约肾水的,若肾水过旺而致反克,肾水克制脾土,则脾土因肾水的反克而致病。总之,只有在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作用下才能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和统一,人体才能不生病、不得病。如果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发生异常改变,则人体内外环境失去统一或协调,结果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即:生克太过则病,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则病。
所以,五行学说不但能说明五脏六腑之间保持着平衡协调的关系,也能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同时也能说明当疾病发生时,它们之间保持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传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