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边旁耀怎么分?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汉字中出现“辶”(读作“duō”字)和“阝”(读作“fù”字)这两种偏旁,有时候觉得很奇怪,到底用哪个呢,是不是写错了?
其实,“辶”是简化字,而“阝”是繁体字。而且从构造上看,“辶”是独体字,而“阝”作为偏旁的时候有两个不同读音和意义。
作为简化字,“辶”是“阝”的简化字。如:“都”、“遗”、“阶”等繁体字,分别简化为“都、遗、阶”等简化字。“辶”的本字为“遝”。在汉字里,凡是用“辶”作部件的字,多与行走有关。如“过、边、韵、递”等字的本义都与行走有关。用“辶”作部首的字,其原字多是形声字,简化的结果造成声旁不清。如“遗(yí)——遗(weí),递(dì)——递(dì)”。
作为繁体汉字的异体字的偏旁,作表意偏旁的“阝”有两个不同读音和意义:一是表示城邑的“邑”,如“都、郊、邦、随、邬”等字等;一是表示(山脚)“阜”,如“陆、顿、 阏、递”等字等。
由小到大,从个体到群体,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由“邑”字反映了这个历史的轨迹。“邑”有居住、群邑的意思,表示地方上有居民聚居的城邑。“阜”的本义就是“土山”,表示方块有依山建立的城邑。用“阝”作声旁的字如“郭、邹、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