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主观原因?
客户原因(30%) 1.信息不实 2.借款用途不合理 3.还款能力不足 银行原因(45%) 1.信贷政策把握不准,执行不到位 2.内部管理不力,贷后检查不到位 3.人员素质较低,业务能力不强
外部原因(25%) 1.信用环境较差,失信成本较低 2.金融体系不健全,竞争不充分 3.政府监管不力,惩戒手段有限
一、客户原因
1.信息不实 贷款申请时提供虚假资料或隐瞒重要事实,在贷款取得后可以正常归还的前提下,银行需要调查是否存在欺诈,并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要求撤销合同或者追回借款本息;如果借款人不能归还贷款的,银行应当起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借款人清偿债务并承担相应违约责任。
2.借款用途不合理 商业银行贷款的用途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如果借款人擅自改变贷款用途,银行有权要求其限期归还贷款,逾期不归还的,可以提起诉讼。
3. 还款能力不足 如果借款人提供的申请材料显示其具备足够的还款实力,银行审查通过后发放贷款;如果借款人还款能力出现问题导致其无法按期偿还银行贷款,银行会先进行催收,在催收无效的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
二、银行原因
1.信贷政策把握不准,执行不到位。 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包括《贷款通则》、《担保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等,违反上述规定可能带来相应的法律责任。
2.内部管理不力,贷后检查缺失。 银行需要在贷后对客户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开展跟踪调查,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并据此制定相应的还款计划。如果银行没有有效地进行贷后跟进和监控,将导致风险暴露。
3.人员素质较低,业务能力不强。 银行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否则将会出现操作风险。例如,因为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强,可能会对借贷双方的资质判断出现失误,从而造成贷款损失。
三、外部原因
1.信用环境较差,失信成本较低。 目前我国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机制尚不完善,作为非金融机构的借款人违约成本较低,因此贷款逾期或者不能按时还款的现象较为普遍。
2.金融体系不健全,竞争不充分。 现有银行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在贷款业务上更多的是考虑风险和收益,而对于中小微企业这种资金需求方来说,资金的供给则不够充分,导致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