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是属于什么行业?
中国的乳品行业已经经历了数次变迁,在近20年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伊利凭借着超越同行的发展速度,牢牢占据了行业龙头的位置,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第一个百亿企业。200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0.25亿,同比增长34.4%;实现净利润7.83亿,同比增长30%,并累计捐献6亿多元,履行社会责任。
在中国,伊利品牌富含浓厚的地方情感,是许多中国人童年时代的记忆,是享誉全国的品牌。而今,伊利已经成为了中国乳业的龙头企业,中国奶粉第一品牌,成为中国消费者眼中高品质产品的第一代表。
从单一奶类销售商到多元化集团
1992年,31岁的克拉克坐上了伊利集团总经理的位子。用克拉克的话来说:“当时,伊利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1992年时的伊利,非常类似于今天的小肥羊、燕之屋等品牌刚刚起步时的状态。产品单一、品牌知名度低。”
那时,伊利集团只是内蒙古的一个普通国有企业,2.3万名员工,1000多辆货车跑运输,靠生产销售奶粉、牛奶和牛奶饮料度日。同时,还经营一些相关的加工业务,为游客提供旅业服务……用一个不甚恰当的比喻,当时的伊利象一个“大杂烩”。
面对这么一个“大杂烩”,克拉克没有想着如何“锦上添花”,而是把眼光瞄准了“高起点、快速聚实力”,以全球化的视野,全方位地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伊利拥有天然的优势:一占优势自然是乳品行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二是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奶源到生产到销售,实行“全产业链”操作,这在当时的中国可谓绝无仅有;三是以伊利牛奶为品牌核心,在当时的市场已经被众多品牌熟知。
3年的磨砺,当克拉克离开时,伊利已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销售额增长3倍多,员工规模增长3.5倍,企业总资产增长5.5倍,品牌价值达到158.67亿元。
而后的故事,我们大家都知道了。凭借着对中国乳品市场的洞察,以及准确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伊利集团多元化发展战略执行迅速、准确到位。如今的伊利,已不仅仅是奶类的销售商,而是成为涉足婴幼儿奶粉、液态奶、冷饮、奶酪、酸奶等多个类似“大块头”的综合性食品集团,在多个类别的食品竞争中,都堪称巨头。
2008年5月,中国乳制品行业遭到“三聚氰胺”大祸,大部分品牌的奶粉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中国的乳品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当时,中国品牌大部分选择关闭库存、降价处理、召回产品。而伊利的做法则不同,它选择和消费者站在一起,以公开、透明、负责的态度面向消费者,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合理需求。
凭借着自己的责任感以及诚实、守信,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召回事件反而使伊利的品牌知名度获得了一定提升,这为以后伊利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未来5年,以传统业务为基础,伊利将通过一系列资源整合、产品创新及市场拓展,稳固行业龙头地位。同时,还将适时开展境外收购、扩产、建厂,不断提升中国乳业在全球的占比;未来10年,伊利将拥有1000亿、500亿、100亿级的“巨无霸”产品线;并将重点培育1-2个超500亿级的新品类,重点培育1-2个超100亿的单品牌;到2020年,伊利将整体实现一个目标“成为世界领先的以乳及乳制品产业链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