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的景点有哪些?
1.红宫红场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是全国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红场是由彭湃同志于1927年主持兴建的,当时叫“彭湃农民运动讲习所”。“红宫”是彭湃同志把县立高等小学校改建而成的。 “红场”的名称由来是由于当时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就设在这座学校的广场上而得名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场”被改名为“建军场”。直到1985年才重新将“红场”的名称恢复使用至今。
红场中央建有纪念性建筑——彭湃烈士纪念碑和纪念园。纪念碑高13.8米,由古罗马式的大理石建筑装饰而成,正面有郭沫若手书的“彭湃烈士纪念碑”9个金字。纪念园的主体建筑是一尊彭湃骑像,他左手握拳、右手举枪正欲射击的模样栩栩如生;周围的花圃里摆放着许多鲜花和印有“中国红”的纪念品;四周墙壁上用海丰话书写着《彭湃烈士就义诗》等6首诗。
除了彭湃烈士纪念碑与纪念园外,红场上还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大会会址、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军区司令部旧址以及红军二渡黄河处遗址等多处红色革命历史遗迹。每逢清明节、七一等重大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不少学校还会组织师生前来参观学习。
2011年以来,汕尾市按照省旅游局关于创建国家4A级景区的要求,以提升“红场”景区品位为目标,对“红场”进行改造提升工作。经过三年多的建设,目前“红场”已实现了停车场、旅游厕所、景观照明、环卫设施、标识系统、生态绿化、安保消防、管理用房及接待大厅、游客咨询、投诉服务中心、电子显示屏等设施设备的配套完善,并建立了完善的景区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了相应的管理人员和管理设施。 如今的“红场”已成为一个集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成为汕尾一张靓丽的名片。
2.马思聪故居 位于海丰县附城镇新联村,坐北向南,砖木结构,两进三天井三落布局,前面小埕两侧均置墙门,右为正厅,左为偏厅,各面阔三间深二进;后厅为居屋,左右为护屋,左右侧廊及后巷均置墙门,各面阔五间深两进。该住宅始建于1918年,原为两层,后因马思聪出国经商,家境中落,遂改建成一层。 该住宅前后庭院均有花池假山,植有花木,后院东侧有一株百年龙眼树。1995年春,市政府拨款重修,1996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海城龙泉寺(原名龙泉庵) 在县城南郊东安山南麓,距城东约一公里,创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因地处东安山西峰,故又名西峰禅林。旧有山门、大殿、钟鼓楼等。据传寺内原有铁铸罗汉十八尊,铸造工艺精湛,神态各异,是古代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可惜已于清代末期毁失。仅存铁铸香炉一口,直径80厘米,底部镌刻"乾隆己卯孟夏吉旦铸",现移置于海丰文物馆陈列展出。
4.元世祖平广东阵图碑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廷命皇子相甘麻剌出镇云南时率师伐南宋残余势力陈宜中的所部,取道南岭经海丰入粤讨伐陈大宝。大军南下途经此地,驻营于东安山南坡之原,即今之龙泉寺。为了便于日后识记行军路线和指挥作战,元帅府令工部侍郎郭钰负责绘制成图,并刻石立于龙泉庙前,以作凭示后代的军略依据,这就是著名的《元世祖平广东阵图碑》。此碑系花岗岩石质,长方形,共分四部分,总宽3米多,总高2米许,全文计847字,其内容除简述了这次战役的主要战斗场所及过程之外,着重阐述了元军在征战中如何布阵,如何用兵,如何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全过程。 这通石碑是研究元朝统一战争和南宋残余势力活动的宝贵史料。它是广东省唯一的一块元代的阵图碑,也是中国唯一的有关元代用兵平岭南的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红场公园 位于海丰县城区中部,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该公园于1961年兴建,1963年建成对外开放,是为纪念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反动派在此制造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大屠杀而建造的纪念公园。园内矗立着一座仿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式的纪念碑,正面铭刻着周恩来总理题词“海丰红宫红场旧址”,背面是毛泽东主席起草、彭湃主席草拟的《海安战役宣言》。 进入公园大门便是红场中心,中间是1961年修建的广场和纪念碑。广场东西两边有毛主席像和“红卫兵”雕像,南北两边建有两个亭子,分别名为“海丰亭”和“解放亭”。纪念碑呈正方锥体,底座宽27米,象征1927年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二十七年的历史。整个碑体高达22.22米,象征着党的生日。碑身正面与底座的东南西北四面都刻有彭湃写的《海丰农运简史》,纪念碑后面是一座六角亭,称“纪念亭”。整座纪念碑庄严雄伟,朴实无华。 现在人们到红场公园来游览,既可以瞻仰红色遗迹缅怀先烈的业绩,又可以欣赏优美的园林景色,陶冶情操,休闲娱乐,使这里成为人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休憩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