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把方星海拉到北京?
是方本人。 2014年,中国金融改革处于关键时刻,政府打算放开股指期货市场(IHF)。由于此前A50已经成功运行,监管层希望引入海外交易者参与国内资本市场。因此当时有三大举措:
1、引入国际知名投行(高盛)和指数公司(明晟)作为战略投资者,分别获得中金所5%和中金信托36%的股份;
2、以“跨境结算”为名,让中金的海外子公司中金国际在香港成立,直接参与外汇市场的交易;
3、由香港中基协牵头,联合上海基金托管机构,邀请国际知名投行和做市商入驻,建立MIF(即现在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并推出新的股票指数——上证50ETF和沪深300ETF。
以上措施都围绕着“开放”和“引进国际化竞争”这一核心来展开。但其中也有一个无法绕开的悖论,那就是需要有一个本土的基金公司和交易平台作为主体,同时兼具中外双方的能力。
那时,市场上能做的也就是中信、国泰君安、海通、广发这些券商系的资管公司。但是显然他们缺乏足够的实力来独自运作这样一个业务。而当时唯一可能同时满足“中外能力强”这个条件的只有中金公司。于是它被推上了前台。
至于方星海为何会被推到台前,有几个原因:他是当时唯一一位拥有央行、证监会和汇管会从业经验的副部级干部,对中央的政策走向把握最准确;
他长期在外交部工作,熟悉各国盘根错节的金融监管体系;他是中金的创始人之一,深受管理层信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当时他刚刚接替张晓宇担任CEO不久,急需做出一点业绩来巩固地位。所以IHF可以说是为方星海量身打造的。